近日,安徽省发改委就业社保处发布调研报告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创业就业难度加大、人力成本刚性上升、资源型城市和去产能行业减员负担加重等问题开始显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复工情况较好,用工结构发生变化
“调研发现,今年开春企业复工情况总体好于预期,没有出现大规模停工现象。 ”省发改委就业社保处处长焦山斌说。
肥西县节后第一天企业复工率达83.9%,正月十五这一数字达到98%。但调研也显示,受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盈利预期不佳等影响,企业用工更加谨慎,用工需求明显下降。“今年招聘企业数同比大幅下降,招聘会进场企业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铜陵市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新近一项对全省4006户企业的调查,春节后有招聘意愿的企业为2435户,占60.8%,比去年下降7.4个百分点。“企业普工岗位需求下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多,技工、服务业用工比重持续上升。 ”焦山斌根据调研情况分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全省用工结构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
今年初,蚌埠市70家企业用工42598人,同比减少2691人,但技术工人比重从去年的24.3%提高到26.2%。铜陵市今年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用工增长较快,第三产业用工占比上升明显。
用工成本上扬,长期隐忧不容忽视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发展压力加重,而不断攀升的用工成本更是让企业颇为头疼。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制造业一线工人工资待遇普遍上调,工资增幅超过劳动生产率增幅。
据调查,今年合肥一线操作工人月工资从去年的2800元增长到今年的3200元。肥西县较上年增长200元到400元,涨幅在8%至10%左右。铜陵市不少企业春节后都将招聘工资提升了300元左右。在蚌埠、无为等地,虽然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困难,但用工成本仍然在持续攀升。相较而言,劳动生产率却增长缓慢。统计显示,去年我省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862元/人,同比仅提高4.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推动经济继续前行的重要引擎。在政策指引下,我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热情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速释放。据调查,今年我省返乡创业人数比去年增加约10%。 “不过,受制于自身技能、市场竞争、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创业创新难度不断加大,成功率总体偏低。”调研报告显示,亳州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率仅为8.34人/万人。怀远县电子商务孵化园建设不足一年,入园创业企业淘汰率达到30%以上。
“总体来看,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省劳动就业短期虽然走稳,但长期隐忧不容忽视。”焦山斌分析,从劳动总量看,人口数量红利弱化,传统低成本优势难以持续。预计 “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就业人数300万人,比“十二五”减少27.9万人,劳动力总量失衡矛盾将开始显现,劳动力成本将延续刚性上升态势。从劳动力结构看,人口素质偏低,与产业转型需求不匹配。从社会保障看,去产能行业困难加剧,脱贫攻坚难度加大。
{page_break}突出重点人群就业,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新举措、新办法,创新开展南北对接、推动技能培训、发放稳岗补贴等多种方式,稳定劳动就业市场。
据调查,淮南市积极引导煤矿分流职工,主动对接合肥、芜湖以及苏州等地用工需求,开展农民工“春风行动”等大型专场招聘活动11场,吸引招聘单位795家,提供岗位需求1.5万个。蚌埠市整合蚌埠职教中心、蚌埠工艺美校、蚌埠商贸学校、蚌埠建设学校、安徽省航运技校等中职学校,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预计2017年下半年即可实现招生。池州市加快第二批市级青年创业园、民营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建设,举办“赢在池州”创业创新大赛,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马鞍山市打造以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的 “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组织被征地农民就地就近进园入企就业。
“从调研情况看,今年宏观形势依然严峻,稳增长和调结构压力日益增大,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焦山斌建议,积极应对去产能行业人员就业安置问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帮扶,特别是要消除“零就业”家庭。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适当调减企业社保负担,积极创新返乡创业政策,提升公共就业创业帮扶能力。配合精准扶贫,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途径,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担保和创业孵化机制,加强创业能力培训,降低创业风险,实现“创业一人,就业一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