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环球视角 >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逐步由小到大、内容日益丰富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逐步由小到大、内容日益丰富

中捷合作不断升温,浙企迎发展新机遇,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伏尔塔瓦河、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3月28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捷克,让这个常常出现在歌词和电影中的梦幻国度,以中欧合作支点的角色再次吸引全球目光。翻开地图,捷克像一个十字锁扣一样,一头连着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另一头连着的则是一块“一带一路”版图上的广袤沃土——中东欧。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逐步由小到大、内容日益丰富。2015年底,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相聚中国苏州,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合作发展蓝图;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为推进近期具体合作提供了路线图。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6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再度牵手宁波,浙江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中东欧主要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16个国家,数量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四分之一。张汉东分析,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国家不仅拥有富饶的森林、矿产等资源,而且经济发展潜力大,产业特色鲜明,与浙江有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中东欧国家在整个欧盟里属于相对欠发达的,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更相近。再者,中东欧国家重工业较发达,轻工产品相对薄弱,而这恰好是浙江的优势,双方互补性极强。”张汉东说。以捷克为例,它拥有着机械制造、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其中,机械制造,尤其是数控机床更具备世界领先技术,这些完全可以“为我所用”。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先进装备和技术,正成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好帮手”。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5年,在全省进口总额下降12.5%的形势下,我省对捷克进口额增长近3%,其中最主要的进口产品便是高新技术产品、金属机床等,利用“捷克造”助推浙江产业升级。

  中东欧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余海东向记者透露,今年6月的中东欧博览会上将首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通过对话会中的互相沟通推介,将促进更多的商品跨过国门,实现双向贸易。此外,届时还将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新技术合作展,展出“高大上”的装备制造、材料技术等产品。“去年,我们的合作展仅限于日用消费品类,今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16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进来,把我们的高精尖产品推出去。”余海东说。

  中东欧产品在浙江也找到了广阔的市场。“我们去年6月开业,目前一个月有100万元销售额,馆内的牛奶和麦片最受消费者欢迎。”在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内,波兰馆负责人陈荣告诉记者,产品的市场反应不错。陈荣所在的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已经开设了捷克馆、波兰馆、保加利亚馆、斯洛伐克馆等中东欧进口商品国家馆,接下来,塞尔维亚、匈牙利、波黑、马其顿、罗马尼亚等国家馆还将陆续入驻。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