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制革污染世界性难题被中国宝斯卡公司破解,引发中外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
记者了解到,宝斯卡BIOSK“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制革的污染问题,实现了从生皮到坯革废液循环再利用的技术,大大减少了制革污水及废固物的排放,更能根除企业因清理污泥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是制革史上的一次突破。
该技术通过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专利机构审查,获得了10项国内发明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并荣获了“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创新奖”等10多项殊荣。这些专利已应用于中外多家制革企业,可节约治污费70%。全国最大制革企业——兴业皮革科技股份公司已成功运用该专利1200多天,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趋零排放。最近,该专利又在澳大利亚、美国通过大生产试验。
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副主席大卫·彼特斯等多位国际专家说,中国宝斯卡公司开创的这项突破性生态友好技术,破解了制革行业污染世界性难题。该专利也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等专家推荐,被中国皮革协会作为重点成果。2015年8月,该项技术被纳入中国皮革协会组织编写的《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
宝斯卡公司董事长张壮斗告诉记者,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节省了大量环保治理费用,这对传统的环保设备商、耗材商和环保技术人员是一巨大挑战。开始时,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为此我们奋发创新,开创了一条制革环保、节水减排的新途径。
面对挫折和成功,悟出了人生哲理:只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让我们大家共同发心用环保科技保护绿水青山,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净化心灵,继承传统儒释道文化和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关链接:
今年以来,依然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我省稳外贸压力空前。传统纺织服装业,更是经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作为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基地的江阴,某种程度成了这个行业的一面“镜子”。
江阴市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桂珍介绍,纺织服装在江阴经济中位置重要,年销售超过1400亿元。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450多家,去年全市纺织服装出口29.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规模的24%。尽管如此,去年出口额比上年还减少4.73%。
“去年,我们公司与澳大利亚做了150万美元左右出口,但9月开始订单明显减少,今年只接了不到15万美元单子。”江阴杰逸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磊无奈地说,订单都转移到孟加拉等国去了。“我们公司员工每年涨工资,去年小时工资是12.5元,今年提到了15元。一件女式棉制衬衫出口,我们报价5美元,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制造商报价4美元。”
从全省情况看,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都面临较大压力。1—2月,全省纺织服装出口403.9亿美元,同比下降4.8%。刚刚结束的华东进出口交易会调查表明,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高企等,成为推高成本的主要因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