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创新发明 > 墩头一企业工匠如何斩获国家专利22项

墩头一企业工匠如何斩获国家专利22项

墩头一企业工匠6年获国家专利22项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位于墩头镇的南通苏中纺织有限公司的员工朱爱民6年间捣鼓出2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为企业减少运营成本320多万元。近日,记者在苏中纺织有限公司看到正在检查自己研制的新型装置的朱爱民。

  今年35岁的朱爱民,2005年从南通纺织学院毕业后成为南通苏中纺织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本可以在办公室“坐班”的他,主动请求到生产一线锻炼。在车间,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在操作中,朱爱民发现一些纺织机械设备存在“缺陷”,导致设备故障频发、运行成本上升。

  “有的设备每年要更换配件多次,一台机器每次的更换费都有数千元,全公司几十台套机器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朱爱民认为,“只有给这些纺织机械设备进行改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潜在隐患。他潜心琢磨,2009年,在一纺织机械设备FA311并条机上改装了“并条机后压辊装置”,一举解决了原来的难题。

  试验发现,装上该装置,压辊与尼龙座配合良好,尼龙座的磨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条子的质量,每年为公司增加了数万元的经济效益。此装置于2010年6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朱爱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专利证书。此后,他又发明了21项装置,都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确保了公司设备健康运行。

  相关链接:

  经过几年的转型调整,服装行业已渐现复苏气象,各细分行业都有企业显现龙头潜质,行业分化之势渐显,而诸多服装企业现金储备相当不错,这都为并购重组创造了温润丰厚的土壤。

  在程伟雄看来,相对于自创新品牌,并购已经成熟、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牌,对于公司未来扩张的风险较小,同时可以丰富公司多品牌阵营,有利于双方在渠道和品牌推广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这个趋势从今年前3个月服装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便可一窥端倪。

  无论是横向、纵向并购的业内产业整合,还是混合并购的跨界多元化发展,都需要契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本逻辑,更需要服装企业在传统主业上进行坚守、优化和扩张。

  随着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资源在资本的驱动下重组与再生,可以预计未来上市服装企业并购重组,模式分化,产业融合的现象将成为常态,优胜劣汰、强者愈强,将成为业界生存的不二法则。

  中国服装协会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如今中国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大品牌优胜劣汰”时代,“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实现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转变,必须扶持真正的大品牌。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是品牌国际化战略的范例,也给中国服装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长远来看,服装行业的并购整合及转型创新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