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希望考生们能够顺利通过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早日梦想成真!
1.对象
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以外的纳税人,均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2.地点
一般情况:生产经营所在地;
发生争议:由其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
3.时间
自……起30日。
例: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起30日。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4.证明
(1)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5)其他。
5.使用
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以上就是有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了解各类知识点,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相关链接:
一、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期初存货+本期存货增加额=期末存货+本期存货减少额
(一)实地盘存制
本期存货减少额=期初存货+本期存货增加额-期末存货
(二)永续盘存制
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
为了核对存货账面记录,永续盘存制亦要求进行存货的实物盘点。盘点可定期或不定期。
二、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企业存货应当定期盘点,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为核算企业在存货清查中查明的各项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损失;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溢余。期末,处理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关注:
(1)对于企业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也应该确认为固定资产。
(2)对于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那么应该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原值。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关注: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关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
如果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则应按所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购买价款的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购买价款总额)
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
关注:弃置费用
弃置费用----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