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棉花抛储的政策仍没有公布明确信息和细则,导致市场跌破万位,事后棉花超跌反弹。虽然陆续有关于棉花抛储政策的消息传出,但市场上下游成交都十分谨慎,观望态度明显,棉花进入窄幅震荡。在抛储靴子落地前,市场将持续低位窄幅震荡。
今年棉花库存消化较慢,主要是由于棉价重心的不断下移和市场对之后的抛储持谨慎态度。在抛储政策出台前,下游企业购棉采用随用随买的方式,不利于加工厂销售棉花,一些促销手段也没有太大起色。
从1月份以来,由于国内棉花价格重心持续下滑,国内棉花价格已经大幅低于进口棉,在国内用棉成本下降的前提下,进口棉纱优势下降,代表性的国外C32S棉纱价格已高于国内C32S棉纱的价格,使得近几个月棉纱进口量下滑。虽然棉价的不断下滑导致市场对棉市信心不足,但也为下游纺织企业腾出了利润空间,有利于下游行业的行业恢复。
截止3月5日新疆加工总量为350万吨,专业仓储入库量为333万吨,相较上月仅增加了1万吨,因此维持对新疆棉总量预估为361万吨不变,全国棉花总产量为475万吨不变。进口方面,由于后续储备棉轮出的时间迫在眉睫,加上内外棉价差已进一步缩小,预估进口量将保持低位,预估为110万吨不变。
截止2月底,新疆地区的棉花库存在133万吨,较上月减少了24万吨。其中125.35万吨(含陈棉2.33万吨)为商品棉周转库存量,在途运输量为3.6万吨;仍在轧花厂内的零散棉花为4.05万吨。
数据显示,2月进口棉纱12万吨,环比下降28.2%,同比也下降了6.56%。16年以来累计进口棉纱28万吨,同比减少18.9%。在未来抛储实行的情况下,将有更多低价棉流通到市场上,预计未来国内更多的需求还是由国产棉来满足。
在下游行业前景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市场静待国家抛储政策,目前的低棉价也将有助于提升未来下游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对于消化国储库存有利。
同期,内地库存为64万吨,较上月下降了2万吨,减幅3%。其中商品棉周转库存为45.56万吨,包括地产棉0.45万吨,已通关进口棉6.74万吨,运输到内地的新疆棉38.37万吨;剩余的18.44万吨为加工产及社会库存。另有少量保税区棉花仍未清库,合计11.6万吨,环比增加0.6万吨。
在近期举行的棉花大会上,有些关于抛储细节信息的阐述。对于大家关注的抛储价格问题,基本与之前的传言相符,由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加权调整为基准,意味着抛储价格将是波动的。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抛储棉花的质量问题。抛储初期将以进口棉为主,满足市场对高等棉的需求,这批棉花大约为30万吨,将持续抛储1个月,也就是到6月份左右为止。
受以上国储棉抛储预期的影响,目前参与棉花购销的下游纺织企业较少,态度也更为谨慎,缺乏入市意愿,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对近期的现货市场行程一定压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