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假货,我们常常会直接联想到一些奢侈品,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的知识产权局E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刚刚发布的报告,实际上Nike是被仿制最多的品牌,同时鞋类也是假货最严重的类别。
基于全世界海关扣押的商品来估算假货贸易规模,OECD估计2013年全球有价值4610亿美元的假货进入贸易流通,与毒品的价值相当,占全球总贸易额的2.5%,而在2008年的估算是1.9%,尽管当时的样本比较有限。同时欧盟进口的货物的5% 是假货,而欧洲的时尚产业也因此损失10% 的销售额。
主要数据来自世界海关组织WCO,另外欧盟的总局税收和海关联盟DG TAXUD和 美国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亦对数据做出修正。OECD 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该组织会跟踪一些全球经济数据和给出一些报告。
鞋类是被仿制最多的品类。另外除了时尚产品,其他商品品类的假货也无孔不入。比如草莓、香蕉、椰子油等农产品的假冒品牌,而药品、奶粉、儿童玩具、医疗设备等伪劣商品对社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OECD认为,假货不仅对大品牌和奢侈品制造商造成损失,而且利用了我们对品牌和商标的信任破坏了经济和公民生命安全。OECD认为知识产权IP是创新的驱动力,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假冒伪劣商品贸易对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威胁。
电子商务在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同时,也方便了假货的流通,小额货物增加了海关检查的成本。OECD国家如美国、意大利和法国是品牌产权被侵犯的重灾区。
而这些假货最终流入了两个市场,一个是消费者被欺骗的市场,而另一个则是消费者明知假货但是因为低价而买。OECD以 Nike为例,在北欧,售价者倾向于蒙蔽消费者,而在南欧,很明显Nike假货占据主流。
劳力士手表、耐克鞋、雷朋太阳镜和LV包包是假货最青睐的,OECD并未给出具体原因。
接近于正品价格的假货自然是想要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而价格明显偏低的则是消费者故意购买,处于中间的则是一些高仿品。Nike的销售基本集中在可以识别出真伪的偏低价区段,也就是说,买的人自己也知道买的是假货。劳力士手表和LV也有类似的情况,劳力士最为严重。
有趣的是,雷朋太阳镜基本上都在以假乱真。
中等收入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是假货的主要来源,这些新兴经济体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但是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框架。
毫无意外的是,中国排在第一。报告称,这个国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也成为受害者。自然是指阿里巴巴,它在过去的一年内被各大时尚品牌各种起诉。当然把阿里巴巴定位成无辜受害者并不准确,毕竟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连接了假货制造者和购买假货的人,作为假货的重要流通渠道平台而从中受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