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行业规范 > 河南小印染治污压力增 莫把弱势当没事

河南小印染治污压力增 莫把弱势当没事

2015年~2020年,河南纺织全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以上的目标。

  新《环境保护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1月中旬,河南省虞城县环保局首次查封环境违法企业。该消息在媒体上一传出,立即在河南省纺织印染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触动了印染企业老板的神经,“看来,不重视环保真的不行了,治理污染迫在眉睫。”

  “河南纺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呈现‘前大后小,中间弱’的特征。”河南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说,前大是指棉纺初级产品规模大,后小是说最终产品服装小,中间弱是印染环节薄弱,致使纺织与服装上下游不匹配,难以形成综合优势。

  据河南纺织协会秘书长李继锋介绍,目前河南印染企业不多,大多布局在县市级城市。河南省拥有印染企业50多家,主要分布在新乡、安阳、商丘、开封、许昌、洛阳等地。这些印染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总共年产印染布10亿米,只占全国印染布总产量的1.68%。而且,设备工艺相对落后。“可以说,有的生产设备工艺到了淘汰的边缘,只能进行一些低端面料的染整。印染环节成为河南纺织行业发展的瓶颈。”

  前几年,河南省在讨论是否大力发展印染产业时,当时有两种态度:有人主张上马,补缺河南纺织产业短板;有人则认为,不能以牺牲环保和子孙万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产业经济的发展。河南在制定“十二五”纺织发展规划中,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态度一直很谨慎,同时考虑到河南水资源短缺,最终的折中提法是“适度发展印染”。

  当时,安阳规划了10万吨针织印染等9个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企业变故等原因,至今大多数项目没有建成。2012年12月,和合印染集团在扶沟总投资15亿元,年产 1.8亿米高档面料印染项目现仍在建设中。

  袁建龙表示,虽然印染是河南纺织的薄弱环节,企业少且规模不大,但印染产业毕竟是排污重灾区。莫把弱势当没事,治理污染迫在眉睫,企业必须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已实施的新环保法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措施,监管手段出了硬招,如查封、扣押,特别是根据公众意见,又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针对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又设计了按日计罚。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琳表示,正在制定的《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完成编制工作,2015年可印发实施(以下简称“国标”)。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那么,“低碳经济”在河南纺织行业的落脚点在哪里?

  袁建龙的回答是,在循环利用上,以循环赢未来。他认为,将来世界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比如印染行业的废水废气余热回收、中水回用和废水深度处理;化纤行业的废水、废物、废气综合治理、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纤维回收与加工再利用等,循环利用的方面很多,潜力巨大。

  据了解,对于纺织印染废气而言,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废气排放的严重性。由于监测技术不完善,废气排放的控制也一直得不到重视,很多企业只能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来控制废气排放。这一次,国家要科学地控制纺织印染废气,专门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制定相关排放标准。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多个行业进行工业废气重点治理,纺织印染行业是其中之一。2008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气体)排放量分担率为8.8%,占工业过程VOCs排放的30%以上。VOCs与PM2.5二次气溶胶形成有直接关系,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国标”中相关指标的空缺一直使相关治理缺乏依据。

  “这次‘国标’的出台,弥补了治理标准,也将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纳入到了法治的轨道。”袁建龙说。袁建龙认为,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有利于纺织工业今后的发展。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纺织产业,执行“国标”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同样,对于国内纺织产业的成长来说,也是必须补足的功课。

  废气排放标准出台后,在标准强有力的约束下,纺织企业势必要加大废气治理,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随着标准的出台,印染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