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切实做好海宁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皮革城等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海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拓宽思路,勇于担当,三维度推进市场采购贸易工作。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登记服务,推进备案制度。采购商、供货商、代理商备案制度是市场采购贸易商品认定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备案的第一步骤就是工商注册登记,为此该局在深入研究这一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基础上,以服务为导向,连续出台了《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登记办法》、《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登记信息共享办法》等多个文件。通过建立市场采购贸易主体落户“绿色通道”、简化优化工商注册登记流程、抽调业务骨干驻场服务全程指导、实现登记信息在商务、海关、商检、税务等工作部门间即时共享等,确保了备案制度的后续推进。今年前3个月,该局已为70家采购商、代理商办理了营业执照;截至4月2日,海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627笔,总金额5212万美元。
二、挖存量引增量,加快主体培育。为推动海宁皮革城加快培育市场采购贸易所必须的供货商、采购商等要素,该局注重将挖掘存量与招引增量相结合:一是以开展年报工作和落实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为契机,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协会平台作用,向市场商户大力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的政策宣传和业务辅导,着力提高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知晓度和接受度。年报期间,该局下属皮革城市场监管所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2000余份。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掌握登记信息、熟悉商品市场、管理网络健全等自身优势,积极助力市场采购贸易平台招商工作,着力牵线搭桥、筑巢引凤。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共协助皮革城招商机构掌握市外外贸主体登记信息4000余条,帮助联系对接周边专业市场和相关产业集聚地11个。
三、完善监管体系,确保有序规范。一是依托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公示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的注册登记、备案、股权质押、动产抵押、行政处罚等市场监管信息,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对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的信用分类和奖惩,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打造有利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诚信营商环境。二是大力配合嘉兴市检验检疫局驻海宁办事处做好出口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监管和指导,建立了针对市场采购贸易的专项商品检测制度,积极推进原产地证明注册,规范商品标签运用和广告宣传,确保市场采购贸易商品质量和信誉稳步提升。三是制订《海宁市市场采购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实行市场采购贸易实行知识产权准入备案制,规定凡在市场集聚区内经营涉及注册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经营者应向供货者索取所经销商品的厂家营业执照及知识产权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申报备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