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作“东南洼地”的福建省,正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依托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国家级新区等“三区叠加”的战略优势,福建紧抓改革“新机遇”,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展空间和视野不断打开。
省委书记尤权近日带队前往东南亚国家,着力推动福建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
今年2月,中国首个新业态VR(虚拟现实)产业基地落户福州新区。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该基地涵盖软件研发、硬件生产、行业认证等与VR产业相关的各个生产领域。
“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使基地生产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围绕VR产业生态系统培养各类技术、营销及管理人才超过五万名。”网龙公司CEO刘路远说。
VR产业的深度挖掘只是福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生动写照。在鹭岛厦门,处于集成电路价值链核心端的联芯集成电路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厂房建设和机电安装正快马加鞭;在山区三明,一季度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0亿元,梅列“双创”孵化产业基地、三明生物科技孵化中心等项目纷纷上马。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已被写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沿海到山区,新兴产业渐成燎原之势,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型驱动力。一季度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3%,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近100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2%,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近140个百分点。
“调结构,重点在做大做优增量,而优的增量主要来自新产业、新业态。”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表示,福建正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廖荣天表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福建经济结构开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经济发展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向海开放是福建发展的新优势。新时期,作为“海上丝路”核心区的福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平潭开启“台平欧”海铁联运,辐射中西亚约1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28个国家;“台厦蓉欧”国际客运班列也在厦门启动,搭建台湾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桥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海上丝路”航线到达18条。
此外,福建的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浮法玻璃生产等优势行业纷纷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闽企“东南飞”更拉近了福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也在加快推进,有望进一步弥合东南沿海黄金经济带。福州新区建设站位高、定位新,积极借助外力来规划、建设新区。今年1月,福州新区在北京对接央企、国企项目64项,总投资3315亿元。
改革创新是福建发展的新活力。自去年4月21日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已落地160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极大地便利了区内企业。
如何将自贸试验的成果最大化是福建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自贸试验区内的改革创新探索成熟之后,福建省即研究进行复制推广,目前已有50项举措在省内复制推广。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福建自贸试验区“磁场效应”正吸引着一大批新兴企业来此布局。一年间,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2.6万多户,新增注册资本4000多亿元。
“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福建省省长于伟国说。
紧抓改革红利,盯牢时代机遇,深挖发展潜力。“十三五”开局,福建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20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目标值得期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