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各相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重点项目》。2016年重点项目共安排了45项任务,在内容上既突出了作为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的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也明确了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转移对接等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任务。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臣介绍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过程:2014年,北京市主要是控增量,制定了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把产业准入关;2015年,主要是加大“控”的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同步启动存量疏解,先行推进了一批疏解示范项目;2016年,争取取得更多突破,在近两年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大量疏解项目已经启动,这些项目都继续列入2016年重点项目,同时增加了新的任务;2017年,确保取得明显进展。
《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三五”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河北省精准选择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大力培育大数据电子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金融后台、科技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印刷装订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3月30日至3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率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在北京市学习考察。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陪同考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政府层面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在此形势下,北京高端产业“东扩南移”,最先受益的就是位于河北省的环京县区。
位于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固安,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后政府引入城市运营商华夏幸福,十余年间,依托产业新城,通过产业与城市的双轮驱动,固安华丽蜕变成为智慧生态、宜居宜业、创新驱动的产业新城。
位于京西南的涞水产业新城,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区位、立体的交通网络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开始承接首都的一些高端产业,瞄准建设高端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智慧新城。
怀来充分利用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与中关村联手打造京北高科技走廊。在“产、学、研”互融互通的产业升级机制之下,京西北这座集航天器研制和军民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航天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生态、国际”的世界级国际化航天中心已现雏形。
传统家具城香河的转型升级也在加速。在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香河引进高新机器人企业落户,形成涵盖核心零配件、本体和系统集成商在内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目前,香河机器人产业园、电商综合产业园和清洁能源产业园三大产业园正有序发展。
创意水乡城市大厂,则因地制宜结合水乡的自然环境,发力以影视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引入华夏幸福,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PPP模式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
固安产业新城、涞水产业新城、廊坊北三县等一批产业新城纷纷崛起,勾勒出“环北京第一圈层”的新兴格局。
为了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2015年底,河北省率先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强调“围绕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展开,为河北各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定调”。
为了精准有效对接京津的产业转移,河北省将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在内的11个地级市,以及定州、辛集等特色功能节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做了详细规定。
“廊坊和保定在这场赛跑中已经处于第一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指出,在环北京的众多“新城”中,位处“大七环”重要交通节点上的一些产业新城,已经在事实上脱颖而出,形成“第一圈层”。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告诉记者:“政策层面的定位,是跻身‘第一圈层’的首要条件。”“有了准确的定位,未来产业新城才可能在政策支持等方面走得更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指出。
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的是各种产业园区。疏解、承接、转型、升级;辐射、带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要求,这些产业园区也正在进入各自的角色。作为区域产业资源的“富矿区”,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园区也都在探索如何合作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主动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的角色转变。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功能转移、产业转移是重点,产业园区恰恰承担起了产业对接平台、创新合作平台、功能转移平台的三种作用。目前,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合作一般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共建园区模式,比如北京的中关村与河北共建的分园;第二种是总部在北京,制造基地在河北的模式;第三种则是创新合作模式,把创新环境、创新政策引过去,把创新链条移植过去,比如北京中关村和保定共建的创新中心等。
赵弘指出,河北省拥有170多个县市区,产业园区有一两百个,当下与京津对接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这基础上,还要遵重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要讲梯度发展。他建议,可以在距离北京50~90公里的区域重点打造特色产业,缩短产业链形成的时间,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产业运营商来主导,尤其是对一些高精尖产业研发的企业应该给予重点支持。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告诉记者,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涉及点和线两个方面。“点主要指园区,河北有一批高新技术、经济技术、特色经济园区,它们将在产业承接方面先行一步。尤其是共享共建模式,为这些园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线指产业带,主要是京津廊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沿海临港产业带,重点发展精品钢铁、成套装备、现代石化等。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京九线特色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张承绿色生态产业带,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尾矿利用、新材料等。”
“点与线有机结合,往往以重点城市、城镇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未来城市、城镇、园区是合作的重点、发展的重点。”冯奎表示。
紧邻北京的县市:固安县、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等县市。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