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产业集群 > 高新产业带重塑京津冀发展格局

高新产业带重塑京津冀发展格局

“十三五”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取得重大进展。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期阶段各地都制定了基础设施的纲要,互相之间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目前正在落实阶段。而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今年将在产业的协同发展方面进行重点部署。

  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环首都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不断传来好声音。北京高端产业“东扩南移”,固安、涞水、香河、大厂、怀来等环首都地区的传统农业小县开始隆起高新产业带,廊坊固安和涿州涞水形成的环北京“第一圈层”都市圈逐渐成型。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告诉记者,环首都高新产业带集中在廊坊市、唐山市西部、保定和沧州市的北部等区域,河北原来的某些农业县快速城镇化、成为高新产业隆起区是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构,产业高端化特征日益显著。据统计,京津冀三地三次产业构成由2014年的5.7:41.1:53.2,调整为5.5:38.4:56.1。其中,京津冀三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分别达到79.8%、52.2%和40.2%。

  事实上,在京津冀产业迁移和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新产业带逐渐成型,进而重塑三地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告诉记者,环首都高新产业带集中在廊坊市、唐山市西部、保定和沧州市的北部等区域,河北原来的某些农业县快速城镇化、成为高新产业隆起区是必然趋势。

  “环首都高新产业带将带动京津冀三大都市密集区的发展。工业化必然以城市化为依托,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动力,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人口的进一步聚集,比如固安、香河等都是如此。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周边县城将率先建成中小城市。”牛凤瑞进一步指出。

  严跃进认为,环北京高新产业带的隆起,其实是各类产业发展在区域位置上的衔接,这是后续实现产业协同的一个重要前提。从趋势上看,这会使得后续北京周边市场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能够培育部分总部经济带,这能够释放北京市区产业过于集中的压力。

  冯奎表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将重塑三地的产业格局,给北京带来的是高端产业的发展空间。一部分低端产业从北京退出,北京就有了更多的资源条件去支持高端产业发展,可以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的条件,发展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对天津而言,有利于天津产业经济的巩固提升。北京不再泛泛地提经济中心,许多经济活动转移到天津,天津市的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产业,定位更加巩固,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河北,则将为河北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京津冀20多万平方公里,辐射整个北方,区域人口就有1亿多人。河北的制造业、原材料产业、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在京津冀范围内进行布局,会获得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河北投资发展。

  不仅仅是重构产业发展格局,“从根本上讲,京津冀协同发展将重塑环北京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格局”。冯奎认为:“一是一批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园区,将在环北京区域建设。例如在北京周边将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是将有一批特色小镇在环北京区域建设。河北的城镇是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城镇,客观上具备着发展的机遇,特别是核心城市的辐射将极大地影响与带动这批特色小镇的发展。三是环北京将集中抓一批生态涵养的标志性工程,这将极大地改变环北京区域的生态环境。四是环北京的将建设一批交通骨干项目,特别是轨道交通,将推进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活品质与工作环境。五是环北京区域将崛起一批产业新城,这些新城将形成区域经济的‘小高地’。六是有利于环北京区域的脱贫致富。现在环北京还有一片贫困带,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些贫困带将成为历史。”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