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市场行情 > 实体店:环境裂变倒逼业态创新

实体店:环境裂变倒逼业态创新

一个可能被业界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零售商正在悄然从供应商上完善自身经营体系,并逐步展开上游整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来一向以唱衰实体店为己任的阿里巴巴似乎在这条道路上突然来了个大调头,旗下的阿里研究院抛出一个实体零售下滑是伪命题的观点,让人不禁错愕:买了银泰和苏宁后,连“性取向”也马上就变了?

  马云也的确说过实体店永远不会消亡的话,但这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互联网企业本身不创造商品和服务,更多是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效率,没有了实体店为依托,这些根本无法落地。然而,这给不了具体到某一家企业某一个实体店任何保障。

  因为,不仅不是每一家实体店都能活下去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实体店都将在未来出局。环境已经发生裂变,实体零售企业一直在高喊创新,但在躺着数钱的时候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则是被倒逼着进行业态创新,已无退路可走,而这一趋势在2016年将更加凸显。

  所以,或许我们会看到线下企业在O2O方面诞生区别于现有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全的模式、遍地开花的小业态、主题式和体验式购物中心的重新定位与布局等等,新一轮实体零售的创新潮正蓄势待发——虽然几年来对零售企业常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但也不要小瞧了当企业在面对不生就死的选择题面前,所能激发出的潜力。

  当年,沃尔玛是折扣店的开创者,家乐福是一站购齐的导演者,麦德龙是仓储卖场的推进者,7-11是便利店的先行者。当市场出现重大转变时,新业态、新模式、新探索将有助于获得成长机遇。无一例外,惟有走在行业变革的前沿,才有成为领军者的机会。

  230多平米的一家以生鲜为主的门店,日销售竟然平均在4万元,且仍呈上升趋势——没错,这仍是一直以创新著称的安徽乐城超市旗下的新业态“生鲜传奇”在2015年给业态带来的震撼。正如我在《2015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一文中指出的,大而全的优势正被小而美的精致所赶超。2016年,小而美的业态将成为转型的热门方向,这一点,从《中国连锁》于9月在合肥成功举办的“中国零售业态小型化经营趋势研讨会”受到的热捧程度就可见一斑。

  一些优秀的零售商超企业早已走在转型的路上,迅速变成“路边的专业店”,烘焙店、零食店、水果店、化妆品店、母婴店……极致的品类管理、小巧的面积、精致的装修,把某一品类看懂吃透,用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和便捷性更好地迎合了新的消费需求。同时,开店成本降低、开店速度提升,产品毛利提升,小业态专业店将成为大卖场的品类杀手,给大卖场的细分品类造成极大威胁。

  渠道为王已经摒弃了大店,谁能想到,那些拥有几百家大卖场的企业,当年何等风光。但风水轮流转,当业态遭遇生命周期、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时,这些企业当时拥有的优势,或许朝夕之间就成为了其最大的包袱。而小而多、品类少而精的小业态,能够再次展现渠道的价值,成为零售业价值重估的最大资本。果品小业态的代表之一百果园在去年获得天图资本等领投的4亿A轮融资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业态将成为未来三四线市场的主战业态。这将是未来商超企业转型的突破方向。大卖场的逐步边缘化早已是趋势。小而精的业态能迅速在三四线城市里遍地开花,既能迅速覆盖城区主要网点,又能真正满足社区的品类精准需求,这将是未来真正的社区商业。同时,三四线市场是所有市场的神经末梢,也是所有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小业态无论是线下线下结合,还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都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方便快捷、成本最低的渠道之一。

  但遗憾的是,一些企业目前还沉迷在大店的风光之中,全然不觉威胁的来临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速度是如此之快。尤其是一些中小连锁企业,对急剧变化的行业趋势并不重视,真是应该给他们一记当头棒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