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短期棉价的走势,棉花进口企业普遍认为下行的压力较大,“阵痛”尚待治疗,一方面由于国储外棉成交的比价效应,买卖双方的心理落价比较大,需要时间换取空间;另一方面近期20-30万吨2012年度进口棉的集中投放,导致用棉企业原料库存得到有效补充,并不急于采购。
加上受“买涨不买落”的心态驱使,进口棉的博奕短线难为胜负,考虑到国储进口棉只有20多万吨,而且优先投放高等级的澳棉、美棉,全力满足棉纺厂纺高支纱、精梳纱的需要,短暂的供应“盛宴”过后,2016/17年度新棉上市前或仍有1-2个月消费缺口,在兵团棉花已售出95%的前提下,只能依靠港口外棉来“过渡”。
5月6-8日,5/6月船期SM1-5/32〞澳棉1%关税下人民币价格12600元/吨(净重结算),无论较国储澳棉、美棉还是新疆棉现货优势相对明显。从统计来看,截止4月底,2016年89.4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只使用了30-35万吨,仍有50-60万吨配额随时可以填补供应“空白”,随2016年度澳棉、巴西棉等进场和高等级棉花日渐稀少,配额迎来“用武之地”。
相关链接:
本周储备棉日均轮出量或维持在3万吨左右水平,竞拍的火爆场面也将逐渐降温。一方面部分棉纺织企业、中间商原料库存得到缓解,对下游消费和外围市场、经济环境的考虑增多,预计观望情绪会升温;另一方面,郑棉、商品棉电子撮合盘面已率先回归理性,轮出交易情况不可能同现货、同电子盘割裂。
其一,从计算来看,储备棉纺纱只有500-1000元/吨利润空间,后市赢利风险增大。近日ICE期棉主力合约下跌超过3美分/磅,印度国内棉价也高位下滑,国际棉纱CNF、CIF报价下滑不可避免,储备棉轮出后国内纺纱成本也下降,是否出现内外棉纱联袂下行从而大幅压缩预期利润空间的情况尚难判断。5月9日,郑棉、商品棉电子撮合已先后跳水,对ICE期棉、参与储备棉竞拍的交易商影响不可低估,下游织布、服装、外贸公司在订单和价格上的无法跟进导致棉花难脱离基本面。
其二,美元走强,ICE期棉跌破62美分/磅整数位。3月美国非制造业指数、耐用品订单表现强劲以及4月初申请失业金人数数据大好,给予了美元足够的支撑,因此美联储6月份或7月份加息的论调再次喧嚣。大宗商品反弹遇阻,承压下行成大概率事件,而且从4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再次下滑、4月份以后CPI进入下行通道、PPI继续收窄,3月份经济数据的回暖或只是一个假象,大宗商品的反弹很可能踏空。
其三,纺织服装逐渐进入淡季,需求存变数。据了解,5月中下旬服装、面料、坯布、棉纱订单将陆续进入收官状态,OE纱、C21-C40S纱的产销两旺将渐行渐远。由于下游坯布、服装价格难以跟涨,印染费等持续上浮,很多织布厂和贸易公司面临无利润甚至亏损,棉花现货上涨800-1000元/吨,棉纱只报涨200-300元/吨,坯布、面料原地踏步,成本上涨无法传递,胃不消化的问题突出。“五一”期间河南、山东、江浙等地一些小织布企业破天荒放假,到目前复工迹象不明显。虽然从短期来看,储备棉一定程度降低了纺企成本,但订单不足、纱线品质和稳定性下降以及资金紧张都严重制约下游企业的脚步。
从市场反馈来看,随着储备棉轮出进一步推进,纺企和贸易商参与竞价将日渐理性,市场预计5月下旬棉花现货价格将随期货、储备棉竞拍底价的下滑而下调,资金炒作大潮过后,棉花企业、纺织企业、贸易商都将重归理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