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对当地农村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据了解,目前,博兴县已经拥有1个淘宝镇、 16个淘宝村,淘宝商户突破1万户,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 间接带动周边10 . 3万人就业。2015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20亿元,其中农村电商突破10亿元,从业农民年均增收5600元,带动了4100户低收入户增收、 68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据博兴县副县长曹明介绍,博兴县的农村电商产业目前存在着服务滞后、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匮乏这三大难题。
“电子商务想要高效运转,越来越离不开快递、仓储、物流、培训、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不过,博兴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曹明介绍,以物流为例,博兴的服务费用高,仅快递费用就占到网上销售额的20%。其中草柳编占比高达33%以上,也就是说每销售100元的草柳编产品,就有33元被物流快递占去了。此外,服务效率低,单件货物运输天数省内平均4天,还远远不能满足产品的运输需要。
曹明表示,这种物流状况显然不利于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此,博兴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物流布局的建设支持力度。利用好现有邮政、供销社系统在农村的网点资源,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的合作,加速布局物流网络和区域仓储节点,为农村电子商务蓄势发展铺好道路。
而除了以物流快递等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与电商产业息息相关的行业需要配套支持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另一个关键是,需要有一批懂得现代电子商务理念和技术的专业人才。
农村电商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不受时间、地域、资金的限制等为“淘宝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但是电商运营、推广、美工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淘宝村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
曹明介绍,“淘宝村”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及其示范带动。当面对发展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缺失等棘手问题时,博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经营成功的网商,挂牌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培训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广、技术支持等专业化全方位无偿服务。
现今,在各淘宝村面临下一步发展关口的当下,网商品牌的作用正日渐凸显。根据阿里研究院《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9.8%的卖家2015年准备重点发展品牌建设。博兴县也正积极规范和引导淘宝村的品牌建设工作。
不过,由于“淘宝村”模式的电子商务门槛低和可复制性强,大部分网商、网户还是以家庭作坊为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博兴县的草柳编及老粗布产业,因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原因,经营随意性大,品牌意识相对淡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网商之间沟通协调差,缺少设计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互相抄袭、恶意竞争现象还比较突出。
目前,湾头村的草柳编和顾家村的老粗布产品线都比较单一,品牌建设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同质化、市场恶性竞争难以避免,而这些问题仅靠村民自发行动很难解决。为此,当地政府在这两个村都引导成立了行业协会,让协会去具体承担市场墒情沟通、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教育培训交流、行业联盟建设等职能,充分发挥其政府与电商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护航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