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季在2016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正式启动,首次为主流跨境电商企业搭建线下体验平台。伴随该活动拉开序幕,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跨境O2O模式引来实体商场和跨境电商企业的关注,曾经因“被税”而“哀嚎”的跨境电商与备受电商冲击的实体商场找到了合作共赢的新商机。据记者调查,目前,跨境商品体验店已经成为北京商场新的业态构成,甚至有的项目将其作为主打业态。
组团落地
2016北京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季首次尝试引进线上知名跨境电商品牌,包括京东全球购、中粮我买网、苏宁海外购、寺库、聚优澳品、林德帕希姆、时光一百等不同业态的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将进驻西单大悦城、王府井银泰in88、世贸天阶、爱琴海购物公园、首开·福茂、福海国际等商场,拉近优质进口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该活动将持续至8月30日,为期3个月。
据介绍,活动中每个商品都会搭配一个二维码,消费者现场扫码即可下单,购买的商品同步配送。感受跨境商品的同时,本次活动还将举办多场路演。其中,在西单大悦城等商场,参与活动的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将现场推介商品,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到正宗海外商品的特别之处。传播新的理念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主题。
商场标配
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的全国最大消费城市,北京对于新消费模式的尝试也走在前列,跨境电商O2O模式几乎成为北京购物中心的标配业态。在北京市百货大楼,成立于广东的胡萝卜村与重庆的海悦汇并排在商场负一层,主打商品为母婴、厨房用品、日化百货、食品保健等。崇文门新世界百货开出了主打休闲零食、保健品、母婴用品的鲜LIFE。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已经有将近20家不同品牌的跨境电商体验店。
政策红利催生了跨境电商的兴起与繁盛,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数据预计,2018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蓝海的行业就是有机会的行业,从2014年一批海淘网站涌现,到2015年跨境电商融资纪录不断被刷新进入最活跃的井喷期,海淘市场的亿万元空间犹如磁石一般,吸引创业者、投资者和消费者。
伴随跨境O2O模式的拓展,跨境电商在新政背景下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日前举办的2016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互联网+跨境消费”:寻找跨境电商新红利分论坛上,聚优澳品COO王炯浩表示,消费者对跨境商品认识程度低,跨境O2O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其认识国外商品,让其购买更放心,也能进一步增强电商消费不能实现的购物体验。苏宁国际电商经营中心副总经理李亮则表示,跨境O2O前景巨大,苏宁云商也正在做积极尝试,采用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消费体验。
接受洗礼
现有的跨境电商O2O直购店更像是微缩版的超市,销售货品主要为日化、母婴、食品等标准化产品,也许在品牌构成与价格上有优势,但受限于规模,实际可能是购物中心客流的蚕食者而非共享者。在有效客流贡献上,百余平方米的跨境电商O2O直购店与商场短期内难以实现共赢。
西单大悦城总经理沈新文表示,跨境电商体验店销售额主要来自于线上与线下两部分,以体验店为辅,线上销售为主。购物中心的租金模式为保底租金+流水倒扣,线下产生的销售额很容易监控,但通过线下店体验发生在线上的交易数据却很难测算。即将于7月开业的龙湖大兴天街近期在与一些跨境电商品牌洽谈引入,操盘该项目的总经理祝林认为,这一新兴业态能够存活至少需要在价格与货品上给消费者带来吸引力。
同时,另一位购物中心负责人表示,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其体验店可承受的租金比餐饮、体验等业态还低,约为2元/平方米/天。租金基本等同于超市的承租能力,决定了它要么待在楼下,要么放在楼顶,很难把它安排在很好的位置。不过,即便面临的挑战仍旧不少,但跨境电商已尝试迈出新政背景下的重要一步,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将让跨境电商O2O模式迎落地良机。
同质化永远是困扰商业发展的难题,尤其在国内市场,爆款诞生后将有千万个类似形态的爆款紧随其后,遍布各大平台。即便实体店留给跨境电商O2O直购店成长空间,但体验店自身还面临跨境进口商品范围的“正面清单”限制问题。另外,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多为单兵作战,缺少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