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君看重艺术,追求艺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艺术呈现出高且近人的样子。在她眼中,艺术这一对美、思想、境界等方面涵盖广泛的术语是兼具精神和物质两种层面属性的:精神上来看,“艺术”非常主观,它的存在与否甚至都直接和个人的悟性、追求品味、阅历等综合经验相关;而物质上来看,“艺术”则需要客观真实存在的具体事物来切实体现。
何淑君以衣服为介乎于这虚实之间的阶梯,让看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艺术”走下神坛,抑或让普通人攀登而入艺术殿堂,以嫁接桥梁的方式给予二者彼此照面的机会。
将个人主观思想承载于具象事物,那是他们在张扬而隐晦的诉说自己,是他们在与气味相投的人交换心事,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互动。
机缘巧合入行 审时度势创业
记者:您早年是念工商管理出身,为什么会在毕业后选择进入服装行业呢?
何淑君:我觉得这还是和我本身骨子里的爱好有关系,虽然当时可能对服装行业没太多概念,但是女孩子从小就喜欢美,对美的事物是有概念的。我从小就喜欢自己裁面料、做衣服,只要听到脚踏缝纫机的声音就很开心。我觉得喜欢衣服可能是一种天性,所以在机缘巧合下,念完工商管理硕士就进了服装公司。
那会还是九十年代,我在服装公司主要对接欧美的出口贸易,针对ODM、OEM和国外的品牌运营商进行沟通。所以我算是非常早就开始接触国外优秀品牌的操作运营了,日积月累下来,对国外服装品牌的运营管理流程自然也就有了相当的了解,唯一可能就是对终端的零售接触较少,但整个品牌运营的前端流程我都是很清晰的。
记者:又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让您走出原来的服装贸易,选择自立品牌呢?
何淑君:毕业后我一直是做服装对外贸易的,但在1997-1998年,我感受到了国内贸易一个相当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贸易订单在逐渐往其他类似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转移,所以我当时就预计中国的低端加工迟早会被取缔。果然,2000年开始,就有了一部分做加工的企业开始转型,到2004年,加工企业转型的风潮盛行。我觉得我是有幸见证了中国服装从“Madein China”到“Create in China”的转变过程,也在这个趋势下做出了自己的改变。
我这个人看事情比较长远,一旦发现了危机,就会开始考虑改变。在当时的情势下,要握有话语权,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主宰的东西。所以在1998-1999年,我就选择去巴黎游学并且专攻服装设计; 2000年萌生了创立品牌的想法;并在2003年下定决心着手品牌创立,也就是现在大家所了解的KAVON卡汶。
创造设计灵魂 也打造商业肉身
观察和经验对于一名服装设计师的进步至关重要,长期抱有对周围世界的渴望和好奇心会丰富设计师的想象力,磨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发觉并提炼出自己的良好本能,会在设计时显得游刃有余。而继续的拓展研究能使设计师持续发现挖掘未知的领域,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内容,新的境界和领域自然会随之显现。显然,从业二十年有余的何淑君已经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在吸收和接纳中不断拓宽发展道路。现在,集设计师和企业主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她,在创造设计灵感和打造商业肉身的角色切换中,如鱼得水。
设计工作中的何淑君
记者:您在生活中向往自由、自我、惬意、无拘束,那么这种个性和追求要如何体现在衣服的设计上呢?
何淑君:我骨子里就是洒脱、追求自由的,不希望受到太多的约束和束缚,那当我把这种精神追求具象的表达在产品上时,那它可能就是一种很舒适、自然、艺术的着装状态。但我更希望传递的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宁静和豁达,我不希望给自己和周围太大的压迫感,我希望大家在接触中都是平等放松的。这可能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参透个中可贵。因为它意味着你要放下很多的计较,放下所谓的标准和看法,可能要放弃很多东西才能够相对豁达。这就好比做设计,你不能把好的设计点都放在一件衣服上,你要保留一丝空白和想象,赋予一份从容不迫的大自在。
记者:您做设计至今已经十多载,对比当初,现在面对衣物或者设计时,心态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何淑君:这么多年,其实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品牌来说,都是一份沉淀。时下的我,一定是有更多一份的从容、豁达和自由,所以在设计上也会体现一种包容、一种广度……
记者:您在2003年创立品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
何淑君:我在做2003年第一季度衣服的时候,KAVON卡汶的型就已经出来了。这和我之前的贸易经历有关系,长期做欧美大品牌的订单,游走于现代都会,我看到了什么是极简,什么是大廓型,并且我觉得我特别能看懂这种时髦。
在欧美十多个国家游学的过程中我对于西方的时装发展历史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都会影响服装的发展,而且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井喷式发展的到来,都市女性对时尚的认识会经历一个集体盲从到个体审美的发展,未来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将会是主导趋势。加上我的个性上也喜欢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所以这些主观的意愿和客观的需求融合在一起,KAVON在2003年推出的那一季风格就非常鲜明,宽松、大气、个性、时尚,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很有前瞻的格差竞争力。
记者:通常在一个服装公司中,做设计的人和做商业运营的人因为侧重点不同,往往是最容易起争执的。您是双重角色加身,会不会有这种矛盾的时刻呢?
何淑君:没有,我做设计的时候,心里住着一个孩子,非常天真,看到有共鸣的设计就很开心,很感性,不会从老板的角度去看这个款是不是可以用。但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就会以数据分析财务报表,结合实际的销售情况看问题,这个时候我是非常理性的。做好角色区分很重要,我需要在设计师和企业家这两个角色中做到抽离切换。所以我一直以来真的非常感谢工商管理的那段校园时光,那段学习的磨砺让我能够兼具这样看似相悖的两面。
当然,做市场和做设计的人有不同的职位属性,所以出发点和结果追求会产生分歧,这很正常。但我会很清晰我的聚焦点在哪里,我的目标是什么,任何事情我们都无法面面俱到,也做不到大小通吃,所以要会抓重点,懂得取舍。当你对事情有明晰的规则,它自然不会干扰到你。
记者:您现在还有空去学习品牌的运营管理吗?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您认为DNA作为延续的核心载体,要如何传承呢?
何淑君:我是这么看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现在已经从单一品牌的运营过渡到多品牌运营,那么在面对多品牌的界定和迭代时,自然就需要更专业的规划和学习,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国外学习,看国际市场真正做得好的品牌是如何运营管理的。
我在操作单一品牌时,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亲力亲为,但多品牌运营下自然会分散参与度,这个时候的DNA该如何传承,就是如何进行可视化管理的重点了,这个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文化,人管人只能管到一个小团体,而体制会自动运行,所以我们有KAVON商学院,并且有系统的培训体系。我们在企业里导入LBC零售管理系统、导入OTT快速反应供应链系统,导入三正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及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经营管理理念,使整个企业在统一的价值观导向下形成自发自动的体系。
其次是人才培养和鼓励企业内创业,集团现在进行了股改,把我的股权稀释出来分给骨干,让企业成为一个创业平台,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入KAVON。我非常关注人才培养,因为传承真的很重要。这里所指的传承并不是时间长度上的人员承接,而是对美学的看法、信念,是相对宽泛的广度传承,它需要时间来沉淀,也需要专业来维护。由于设计师的去留而导致风格大变的品牌不胜枚举,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核心DNA传承的缺失。
记者:KAVON卡汶自2003年创立至今已经在业内颇受好评并且获得坚实消费群体的拥护,可以说是发展的非常成功。但您又于近年来相继推出KAVON HOME和HO SHUJUN,是不是意味着您在探寻市场中新的多元化商业发展模式?又或者您本身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呢?
何淑君:当然,我觉得人生的很大意义就在于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并且在挑战中赢得未来。所以我喜欢挑战,每两三年就会设立高峰点、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
2003年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还坚守在大批发和代加工的时候,我抽身出来创立了KAVON品牌;2010年,我带大团队远线作战把秀场搬到了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并且在那里赢得了荣誉;2012年,当中国经济进入到疲软期,行业低迷的时候,我又花重金请国外的团队来升级我们的空间形象和VI形象;包括我们2014年推出的KAVON HOME的新商业模式,和今年推的HO SHUJUN高端国际设计师品牌,以及我们跟不同的艺术家进行的跨界合作。品牌需要有传承,但是更需要有活力,所以每隔两三年,我都会为品牌注入新的东西,无论是创意还是运营,我会让我的合作伙伴看到我们是一直在成长的,在往更卓越的方向前行。
设计回归原创
原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设计之所以需要回归原创,是因为在如今这样一个消费为主题的时代,设计被赋予令物品更吸引人的使命。原创更能真正体现设计师的专业价值;成为让人们持续消费的动力和企业屹立市场浪潮不倒的基石。
记者:在这个相对同质化的市场下,很多设计师都在提倡做原创,您是如何理解原创设计的?
何淑君:首先,我非常肯定当下国内环境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而言是好的,任何产业都是有人才能求发展。目前有大量的人才愿意从事创意产业,那意味着中国的创意产业肯定有很大发展空间。其次,我非常支持原创,因为原创更能体现设计师的能力、思想、个性甚至阅历等等,是一个设计师综合智慧的体现。当然,目前中国创意产业的沉淀还需要一段时间,原创设计的空间里还没有太多规律,有待斟酌打磨。所以这是一个横冲直撞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够成熟的年代。我相信未来二十年左右,会有很多优秀的原创设计品牌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记者:KAVON卡汶的原创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何淑君:首先, KAVON卡汶每季产品都会和国外的设计工作室合作,从流行企划(色彩、元素、图案)到对品牌战略规划指导及企划的落地实施。我们跟法国著名的NellyRodi流行趋势预测机构合作开发产品,也跟韩国的设计团队合作,也有与一些独立设计师、花稿设计师来合作,这样保持了我们设计的多元性和国际性。
其次,我们会跟一些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例如让艺术家根据品牌的调性创作,然后我们买下作品版权,将艺术元素融入服装等等。像我们跟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唐承华合作的《蕙兰》系列,以后还会有更多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以表达KAVON的艺术性。
最后,当然还有我们设计研发团队的专业。在我们的设计团队中,涵盖港、澳、台三地的人才,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融汇和交流,在设计上做到传承之余,更多的是新兴花火的碰撞。
设计师团队每年会到韩国、日本以及欧洲去采风去游历去寻找创作的灵感,更重要的还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文学、书法、诗画、戏剧、建筑,以及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有很多素材可以挖掘。2014年我们团队去了丽江,2015年,我们又去看了敦煌壁画,在创作中都融入到了一些元素。
团队在对一些植物染料和印染工艺的挖掘上也做了很多尝试,今年春夏我们有一个系列用到了雨滴冷染的工艺,设计小组走到江苏非常专业的工厂里蹲点了一个多星期和工艺师一起反复试验,研究面料的成分和肌理,水和染料的比例,以及后期用鹅暖石滚磨脱色的程度,最终才做出了非常漂亮的中国历史诗文里所讲的“天水碧色“,这些对于面料纺织工艺和色彩表现以及工艺呈现上的创新,也是在强化我们的原创性。
我认为在多元性、国际性、艺术性和原创性这几个板块的专注,是让我们的设计领先于市场的重要因素。
记者:您在推广品牌的原创设计、文化底蕴时,有没有什么创新的方式让文化的传播更为深远广泛呢?
何淑君:我认为原创只是一个基础,至于如何传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出效果的,需要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我们会不断在合作模式上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更多的跨界合作交流;或者在设计过程中拍摄微电影视频,让消费者能够了解我们的创作和付出;甚至在实体店中开放原创区域,让VIP们更有参与性的体验原创。未来,我们会在原创上加大投入力度,从原创模式、创意者乃至呈现方式等环节着手,让原创有更多可能性,文化在传播时也能更立体多维。
以衣为载 文化传承
大家从来都不是高超技艺的呈现者,而是先进思想的输出者。当何淑君将其所毕生追求的精神思想和长久以来的研究探知通过布料和设计体现出来时,衣服就不再只是蔽体的工具,而是传承的载体。
记者:您曾说过“我相信下一步品牌卖的不是一件产品,也不是一个Logo,我相信卖的是一种文化。”您是如何理解文化对于一个品牌而言的承载和意义?
何淑君:品牌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字符和LOGO的组成都不足以承载品牌。当下品牌需要传递的文化其实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先把这种文化或者态度传递给消费者,后面再说卖衣服或者其它商品,都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很多消费者无法明确自己精神层面需要什么,或者不能确定你传递的讯息她是否喜欢,她需要你告诉她。那么,这个时候品牌可以通过什么传递?门店的整体装修氛围、道具的设置、灯光的运用、家私的摆放等等所营造的购物环境。这些可以带给她们一种新的精神传递,让她们认知到原来她们喜欢这样的东西。这是品牌文化在方向上的引领,引领消费者有一个新的体验感受。
反过来看,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具体的认知感受,有记忆点甚至依赖性,这是她们接收到的品牌文化。对品牌来说,认知度和知名度都是很前端的发展指向标,文化承载的才是忠诚度和品牌联想的延伸。
记者:您现在通过操作的服装品牌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文化呢?或者说您希望消费者购买到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何淑君:首先,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一份真挚的民族情结。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青花瓷、景泰蓝等具象的艺术品,但是我一直不想满足于这些传统的工艺或艺术体现形式的局限感。当传统事物以传统的手法展现出来时,就似乎不够时髦现代,所以我希望能传递一种打破创新的东方文化。
另外,我希望带给消费者有品质的生活。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是欧洲很多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装饰自己的家,家居生活的品质已经非常到位,所以家除了作为日常起居之所,也会用于招待;而中国大部分消费者的个人穿着和家居是不匹配的,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家居也应该体现出主人的审美和品味。所以,我希望卖的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而不仅是一件衣服;消费者购买到的是一种引导和记忆,一种属于自己调性的品质生活。
记者:东方文化说来渊源深厚,您是如何从其中提取精髓的?相对主观和抽象的文化理念又将如何通过品牌来具象体现呢?
何淑君:大美东方可以挖掘的东西真的很多,我希望能够以东西方结合的形式来承载,以西方现代极简的手法来表现东方的传统文化,将二者的固有设定模式打破、糅合,再打破、再糅合……
具体来说,KAVON卡汶是以色彩作为定位的,以色彩为文化传承。色彩是人的原始本性,当人类开始全面进入色彩时代,全球性的色彩艺术必将成为人的精神高度自觉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会在KAVON卡汶不同季度的设计上提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色彩,以传承色彩所蕴含的东方文化。HO SHUJUN则会体现更为明确的文化,比如传统文字、书画等等。其实,如何通过设计来传承和创新东方文化需要更多的大师和设计师来突破创造,我认为以何物为载体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这份使命感。
工作即生活 生活即工作
记者曾与何淑君女士有过数面之缘,每次相见都延续着印象中的一致性,同时也渐进了一丝立体与深刻:干练短发彰显着女强人的大气干练,谈吐间又偶能捕捉到涓涓流水的内秀温和。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她全程充满活力,观点清晰,其娇小的身躯中似乎蕴藏着无穷的源动力,随时在和这个世界进行着能量交换。
记者:您在工作中有不同的角色切换,日常社交中可能还有其他社会属性,会不会有所失衡?
何淑君:人要活出不同的角色,我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企业里的管理者和设计师的角色……我常常说我起码身具十种以上的社会角色,那么在不同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我也会有不同的状态。很多人只懂得以一个面貌走天下,所以导致失衡,但我觉得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个人智慧的体现,有空谷幽兰的从容。
记者:平时的日程这么忙,您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随时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
何淑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是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建立高效的机制,进行合理的授权,抓大放小,才不至于被大小事务牵着鼻子走。我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每天早晨都会坚持锻炼,运动能够让我在繁杂的事务中呼吸吐纳,也可以开启一整天的活力。“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就是做什么都很认真的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