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专业市场作为纺织产业链的延伸,应该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打造自己的核心软实力。
在市场需求方面,个性化消费需求亟待得到满足,农村与贫困人口消费的短板亟待补齐。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十三五”期间一亿农村居民将转变为城镇居民,以2015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1705元/人是农村居民574元/人三倍的差距来考量,仅此一项将形成1600亿元的衣着消费增量;2015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164元,按照6.5%的年均增长率,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将带来整体衣着消费增量6600亿元。
在行业发展层面,当前纺织行业面临着两大直接挑战,一方面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减弱,一方面来自成本的加大交易成本、税费、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和汇率等企业生产成本。而更深层次的挑战是:中国纺织工业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纺织行业必须进入市场导向、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找到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轻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成为重点工作,《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已起草完成,提出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增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品质适应消费升级,创品牌实现“中国创造”。
创新发展应该是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具体一些就是: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基础,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环境友好是责任,消费导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标。
对于专业市场而言,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较量的本质,不应该是“做得多与卖得多”的较量,也不仅仅是“做得好与卖得好”的较量,成功的现代专业市场模式,在引爆消费量的同时,应该按照社会公益与产业价值高度合二为一的功能设置去完成价值实现,这样的新商业模式,必须懂得“借势”与“造势”。
近年来,融集群采购、商品展示、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于一体的全业态营销模式的第五代专业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它是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方面,把传统商业和电商紧密结合,能够帮助更多批发商成功创业,带领商户成功转型,同时培育更多互联网创客,使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业态分布更趋成熟。另一方面,把生产创新和服务创新紧密结合,更好地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降低成本水平,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传统模式转型升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