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领导讲坛 > 苏超英:服务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实践

苏超英:服务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实践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的发言,解读服务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实践,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应邀在会上做了题为“服务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实践”的典型发言。以下为讲话全文,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大会,同时也很荣幸能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皮革协会在推动行业国际化、赢得产业话语权等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与大家交流和探讨,有不到之处请批准指正。

  一、世界皮革大国的位置决定了行业协会必须国际化

  我国皮革行业是由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组成的,具有富民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

  据统计,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12%;占轻工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5.88%,居轻工行业第八位。近二十年来,我国轻革、鞋、箱包、皮革服装、毛皮服装产量一直均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鞋产量14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轻革产量6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

  2015年我国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957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世界皮革大国的位置和行业高度的国际化程序决定了行业协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才有可能争取更大的参与度和更多的话语权,也才有可能为我国皮革行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更广泛的国际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

  二、中国皮革协会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可以说作为中国皮革行业的代表,中国皮革协会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组织,参与承办国际会议,组团参观参展,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履行了皮革大国的权利和义务,在世界皮革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参加国际组织并争取担任职务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皮革协会陆续参加了皮革行业重要的国际组织,并由中国皮革协会代表或推荐行业企业代表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主要包括:

  ——国际皮业贸易协会(ICHSLTA)主席、副主席

  ——国际皮革工艺师及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主席

  ——国际制革者委员会(ITC)主席

  ——国际毛皮协会(IFF)理事

  ——国际鞋业技师联合会(UITIC)执行委员

  ——世界鞋业协会联盟(IFC)成员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成员

  ——中国-东盟鞋业合作委员会(CAFICC)中方主席

  2、积极主办、承办或组团参加国际会议

  近年来,中国皮革协会连续组团参加了重要的皮革国际会议、论坛和展会,同时也相继主办或承办了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旨在掌握科技前沿走势,了解产业发展动态,研讨热点焦点问题,集中展示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风貌。

  (1)主办或承办的皮革国际会议、论坛及展会

  ◆2006年9月,上海,承办第25届国际鞋业大会,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

  ◆2006年10月,成都,承办第七届亚洲国际皮革科学与技术会议;

  ◆2009年10月,北京,承办第30届国际皮革工业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大会,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

  ◆2012年1月,北京,主办第十三届亚洲毛皮会议;

  ◆2012年9月,上海,承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18届皮革及皮革制品工作组会议;

  ◆2013年11月,主办第18届国际鞋业技术大会,这是国际鞋业技术领域最高级别峰会,也是首次在亚洲召开;

  ◆2017年8月,上海,将承办第三届世界皮革大会,这也将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召开。

  ◆此外,1998年开始,在上海主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世界皮革权威刊物《word leather》评价该展会是国际皮革业发展的一个晴雨表;2007年9月开始,在上海主办每年一届的皮业国际论坛,今年将是第十届,已经成为世界皮革行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

  秉承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特点,中国皮革协会陆续承办的几次大型皮革国际会议,均获得了国际业界的广泛赞誉。参加会议的国家和人数,发布的演讲和论文,涉及的议题和事项等,都基本上是历届会议中最多的、创纪录的,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比如,200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大会。这是自1949年IULTCS在法国巴黎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被誉为“世界皮革科技奥运会”。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德国、印度、日本及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业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大会。本届大会,不仅参会人数多、国家多;演讲及张贴论文多,涉及研究领域广,而且台上演讲精彩、台下提问积极,会后各种交流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IULTCS有史以来召开的规模最大、最为热烈的一次大会。

  (2)组团参加皮革国际会议、论坛及展会

  ◆一年一届的国际皮业贸易协会年会、国际制革者委员会年会、国际鞋业大会年会、亚洲毛皮会议;香港亚太区皮革展(APLF)、意大利琳琅沛丽皮革展(LINEAPELLE)、韩国国际尖端鞋及鞋材展(BISS)等。

  ◆两年一届的国际皮革工业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大会、亚洲国际皮革科学与技术会议等。

  ◆三年一届的国际鞋业技术大会等。

  ◆一年两次的国际毛皮协会理事会议、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等。

  ◆不定期的世界皮革大会、米兰国际皮具和箱包展、俄罗斯毛皮展等。

  对于大型皮革国际会议,其主办方或承办方通常会委托中国皮革协会负责组织大陆代表团参加,协助征集论文,帮助企业注册,协办代表签证等,代表团从十几个人到近百人不等,已经成为各大型皮革国际会议、论坛、展会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团体。

  (3)资助皮革科技和标准化工作者参加国际会议

  根据《资助科技工作人员参与国际科技会议的实施办法》、《资助皮革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办法》等,中国皮革协会每年资助4-6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标准工作者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展示我国皮革科技和皮革标准的最新成果,了解国际皮革科技和标准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科研和标准化水平。自2014年开始,每年还资助一名设计新秀赴意大利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设计培训,旨在及时把握国际时尚设计潮流与趋势,引领和提升中国皮革行业产品设计研发水平。

  3、在国际标准和规则制修订工作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1)九年磨一剑,中国在鞋类标准方面率先取得系列突破

  中国代表团自2004年开始定期参加国际鞋类标准会议,参与度和话语权得到了不断提升。从最初的仅作为国内技术的对口单位参加国际会议,到争取成为欧盟观察员、国际秘书处、国际工作召集人单位等角色的承担,到2013年8月中国主导制定的首个鞋类国际标准ISO 16187《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鞋类标准化领域的贡献率和话语权明显提升。

  在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皮革协会、秘书处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10月,又有6项国际标准由中国申请主导制定并成功通过了投票,分别在物理、化学、微生物、鞋类术语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在ISO/TC 216的全部工作范围内主导了国际标准的制定。同年,在中国艰难争取两年后,ISO/TC 137年会上终于通过了中方的申请,由中国主导修订ISO 9407《Shoe sizes -- Mondopoint system of sizing and marking》(鞋尺寸和标志的蒙德点)系列标准。中国作为世界鞋号最大的使用者,能争取到该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这保证了中国能将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完善到国际标准中,也能彰显中国的鞋类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2)把握行业热点,提出皮革业碳足迹计算界定方法

  2012年9月,由中国皮革协会承办的第十八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皮革和皮革制品工作组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皮革专家及代表10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研讨了行业所普遍关心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工业进程中化学废弃物的最小化;还为行业组织、企业和相关研究部门提供可借鉴的生产方案及专业培训,并交流了皮革加工、鞋类和皮革制品等污染防控方面的最新信息。其参会人数和国别为该会议举办以来之最,会议取得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其中,就国际制革界最为关切的碳排放的界定做出了初步结论,并作为重要文本提交给欧盟委员会进行讨论,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也为评估制革加工对环境领域的影响做出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解释。

  (3)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推广天然皮革“真皮标志”

  2011年1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皮革大会(WLC)上,国际皮业贸易协会(ICHSLTA)、国际皮革工艺师及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和国际制革者委员会(ITC)三大国际组织对中国皮革协会提出的推广天然皮革及可操作性的合作建议表示赞同。三大国际组织在会上就共同推广天然皮革(以“真皮标志”为范例)达成协议,并针对该项合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协调制定出适用于世界范围的一项策略,以明晰与皮革和皮革制品定义和名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同心协力促进天然皮革标志工作及其在市场鉴定、皮革及皮革制品时的正确使用。

  4、签署合作备忘录,主动进行双边或多边磋商与谈判

  近年来,中国皮革协会先后与西班牙鞋业协会、美国原皮协会、埃塞俄比亚皮革协会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合设立了中国-东盟鞋业合作委员会等,旨在促进两国皮革企业的交流往来,确保两国皮革贸易更加顺畅,为两国协会会员在解决贸易中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沟通渠道,并营造公正和谐、互惠共赢的贸易环境,最终达到推进全球皮革贸易健康发展的目的。

  2014年4月1日,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与美国原料皮协会主席Stephen Sothmann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就加强两国行业协会成员间的贸易合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两国协会将各自制定解决程序来协调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两国协会将通过热线沟通,共享信息,以寻求双方企业达成可共同接受的解决方案。

  2015年4月以来,国际原料皮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个别企业为减少经济损失,出现了不遵守原料皮贸易合同约定的情况。为此,中国皮革协会于2015年5月19日发布了《关于遵守国际原皮贸易合同约定、营造诚信经营市场环境的倡议书》,并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中国皮革协会帮助企业同原料皮供应商、供应商所在国家协会及国际皮业贸易协会进行沟通,协助解决了多起原料皮贸易纠纷。不仅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美方的理解与配合。

  2016年3月,由中国皮革协会倡导并发起主办中美制革、原料皮行业圆桌论坛。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革生产与原料皮供应大国,中美两国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就双方共同关注的贸易纠纷、中国检验检疫制度、市场发展走势等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对某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贸易纠纷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会议取得重要成果。双方决定此圆桌论坛每年在中美两国轮流举办,此类活动突显了行业协会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以新闻发布会为平台,向海外媒体全面客观解读中国皮革业发展和政策导向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我国皮革产业来说,其行业发展动态和每一项国家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会在国际媒体中引起高度关注,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引起的国际社会对我国制革、制鞋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时有误读。为此,我协会以国外主流行业媒体聚集的香港和上海皮革展览会为契机,以例行新闻发布会形式,每年分三月和九月两次定期举行针对境外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以权威的声音解读行业发展状况和政策措施,内容涵盖许多重大事件和国家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反倾销、加工贸易政策、中国对行业的补贴政策、进口关税、行业走私、制革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企业倒闭、产业转移、中国北方地区的大规模制革环保改造造成的企业停产和国际市场原料皮价格的波动、生皮检验检疫制度、真皮与合成革在中国市场上的界定,以及不正当竞争和国际贸易纠纷等多个敏感议题。通过中国皮革协会的全面、客观解读,有效缓解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皮革产业和政策措施的误解,在正面宣传产业和国家政策措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6、直面应对反倾销,以坚韧和坚持打赢反倾销维权之战

  2005年,欧盟筹谋对中国产鞋类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并于2006年10月起对中国产皮面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针对本案,中国政府及鞋业界开始了以协会组织的业界抗辩、奥康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在欧盟法院上诉以及中国政府部门上诉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三条主线”应对。

  在这长达八年的反倾销维权之战中,协会始终与全行业共同面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重点地区举办多场研讨会,就欧盟可能发起反倾销进行预警,同时,配合商务部做好应诉企业的调研工作,包括出口价格分析,不同的终裁税率对企业经济效益、用工情况及出口的影响程度,对不同的结案方式征询企业意见等。(2)成立了中国皮革协会法律顾问团,对企业进行应诉等方面的培训,最终参加应诉的企业达到60家。(3)协会在全行业内积极筹集资金,总金额34万元,组织进行无损害抗辩。(4)在日落复审期间,协会随同商务部赴欧洲,与业界进行交流,并赴比利时、希腊、奥地利等进行游说。(5)为了做好皮鞋反倾销案到期后续应对工作,在国家商务部支持下协会组织企业在温州召开了国外对华鞋产品贸易摩擦后续工作应对会议,确保措施到期后能够平稳过渡。

  经过协会和涉案企业的持续抗辩,2012年2月,WTO争端解决机构(DSB)采纳了专家组报告,指出欧盟在反倾销调查中依据的某些条款违反了WTO相关规则。

  2012年11月18日,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收到欧盟高等法院的判决书,终审判定中国奥康胜诉。这标志着奥康公司在法律层面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胜利。这一案例得到了商务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其确定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成功案例。

  至此,中国应对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三条主线工作全部结束。协会在本案中的应对工作赢得了国内外业界的赞誉,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高度评价,获得了进出口公平贸易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称号。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脱钩改革的新要求,行业协会自身必须加快调整转型,同时推动行业优化升级。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中国皮革协会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不足之处,希望今后与各兄弟协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