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动供应商与品牌商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上下游企业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建立快速反应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中国服装协会决定构建“中国服装产业资源平台”。为了汇集行业优质制造商资源,中国服装协会现开展中国服装制造商信息采集工作。中国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资源最优化配置、产业链的最优化整合。由于服装原材料、纺织技术、生产基地、人才结构、资金运作、服装信息等分布不对称,资源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当务之急就是优化产业链。
改变产业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基层产能进行改革,将其打破、重组、升级为平台式运作。例如国内的辛巴达服装柔性供应链平台,其核心模式就是组织产能成网络式布局,提供柔性生产服务,通过闲散产能的利用和生产流程的优化,可达到订单小至一百大至上万,平均生产周期7.4天。通过对传统服装工厂的升级改造,推出社会化生产概念,消除人力成本与企业贷款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人力及投资的回报率;而在生产上,满足了服装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使品牌店可以最大程度最短时间内去陈出新,打造出一批国内的“ZARA”企业。
过去的工厂多数是封闭且孤立的,他们各干各的,仅仅满足了企业间的供需关系,这里的供需关系仅停留在实体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单调且不完善,死板又不灵活。由小农经济发展形成的小生产作坊,逐渐发展为大型工厂,其思维模式趋于传统,在信息封闭的环境中,始终进行着重复的作业。但这个时期国内的产能与需求是比较平衡的,工厂之间的竞争压力较缓,还未造成需要改革创新的契机。
目前,全球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原来各个分散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必须与其它企业实现能力的优势互补,建立一种合作联盟的关系,并且在一种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下,使各个企业能够统一协调起来,从而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在这种形式下,以目标企业为中心的供需网络中发生着物质、信息、资金的流动,从而形成供应链的雏形。
此时的供需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实体产品的供需关系了,还包括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企业间或企业内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之间的供需关系。就服装产业来说,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如采购、裁剪、车缝、物流等环节通过细分,形成了服装供应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合作关系,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也会有局限性,比如地域性无法打破,合作仅限于亲戚朋友或邻居,对于新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磨合的成本高,时间成本和诚信度等问题有待解决。
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沟通渠道将会自形成网络式分布。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和沉淀全国产能的数据:工厂分布、擅长品类、技术水平等都可以数字化、程序化。通过这些数据,实时掌握全国工厂的状况,精准的匹配订单。通过互联网产品组织区域性产能高效的协同,更高的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浪费。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服装的供应便捷高效,逐渐降低损耗,这就是供应网概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