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方热点 > 浙江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浙江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产业寒冬,对大型品牌企业的影响同样巨大。由于产能过剩,大量服装积压在销售环节,形成庞大的库存积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3年,全国服装批发期末的库存总量为613.62亿元。到2014年末,库存总量再次提升为809.24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国的服装库存足够供应13亿人口一年穿戴。

  “库存高企的说法,并不夸张。”在一家排名杭派服装前十位的品牌企业内,董事长助理李先生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依赖传统的连锁加盟模式,每季服装大约只能售出70%,剩下30%都转为库存积压。

  “所以去年我们卖了15亿衣服,库存却达到3亿元以上,几乎抵消了全部利润。销售链越长,门店开的越多,库存积压越严重。”李先生表示,库存危机已成为连锁服装品牌共同的“黑洞”。

  位于杭州东南五堡村,曾经因遍地开花的服装来料加工厂闻名全省。5年前,全村服装产业正值鼎盛,加工点达900多家,全年生产服装6000万件。如今,宁静代替喧嚣,一半以上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低小散”加工作坊主动退出市场竞争,带动生产力向新产业集群转移。

  五堡村的变化,只是服装产业变革拼图一角。受全球市场低迷、人力成本上升、网络销售冲击等影响,浙江服装产业由“高速扩张”,进入“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的十字路口,一场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以浙江温州知名品牌“美特斯邦威”为例:2014年末,其库存就达到14.35亿元,2015全年亏损4亿余元。同为温州企业的“森马服饰”,去年库存则到达20余亿元。曾经辉煌一时的服装连锁加盟模式,亟待“互联网+”的变革。

  为消化库存,知名服装企业都在探索建立“工厂店”:在萧山女装产业园,江南布衣等品牌以1折促销,汉帛公司也推出了高档出口服装。在下沙经济开发区,三彩品牌投资700多万,推出集合式工厂店,引进雅戈尔男装、特步童装等品牌,计划以库存服装的吸引效应,拉动商业地产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服装销售。架设“全渠道营销平台”,将实体直营店、天猫网店、工厂店及公司的库存数据连通,实现线上线下统一配货。将服装产量控制在最小限度,根据市场需求补单再生产。让实体店成为购物体验中心,顾客试穿满意,可以在网上下单,直接邮寄上门。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