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的居高不下,让处在下游的棉纱纺织企业陷入困境。河南省作为全国棉纺织产业基地,对于棉花、棉纱的需求量之大,在全国仅次于山东。“棉纺织企业面对棉价暴涨无可适从。棉花买还是不买、后期价格会不会跌、棉纱的价格能不能涨上去?如果涨不上去,但是棉纱库存已经形成,该怎么办?这就是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李继锋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棉价大幅上涨引发的成本压力逐渐向下游纱、布、服装传递,但与郑棉、储备棉成交价的大幅上涨相比,棉纱实际成交价每吨仅上涨300~800元,部分企业纺C40S及以下支数棉纱,不仅没有利润每吨反而有500~1000元亏损,同时下游中间商和织布厂消化能力不强,企业反映中低支纱及常规纱库存增长较快,面对现状,部分企业准备用减、停产来缓解压力。
一家纺织厂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该企业正在生产来自江苏南通100万米布料的订单,当时定价为9.8元/米,按原棉12500元/吨算,一米布料能挣0.3元,一单下来能挣30万元左右。但这段时间,原棉价格快速上涨,他们还得如期交货,一单下来赔60万~70万元。对此,企业已经召开紧急会议,将棉纱价格涨了1100元/吨。
目前,对于老订单,积极与客户商讨,看能否适当提高价格,而对新订单,按新棉纱价格执行,但客户接受难度很大。记者注意到,减产停产是当前纺织企业缓解压力的主要手段。当高价购买棉花生产出来的棉纱,没有下游市场,出现亏损,只能选择减产停产。当然,针对棉纺这一领域,适当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也是使企业困境转好的可行之策。
今年7月初,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组织河南省34家纺织用棉企业召开了纺织企业家会议,就企业目前最为关心的用棉问题进行探讨。参会的34家纺织企业负责人一致呼吁,增加储备棉投放量,加快出库进度,稳定企业生产成本。河南新野纺织、许昌裕丰纺织、河南平棉纺织、河南永安纺织等河南知名棉纺织企业均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国内棉花供给不足、现货价格快速上涨、棉花出库公检速度缓慢,是此次河南省纺织用棉企业反映最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对此,他们向国家相关部门呼吁,提出包括加大储备棉投放量、储备棉竞拍常态化不设时间段、加快棉花的出库进度以及查出恶意炒作储备棉的企业等。
除了河南,近日湖北、湖南、山东、河北、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地的近150家棉纺织企业也以电话、联名上书的形式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反映储备棉投放存在的问题。此,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7月21日组织了棉纺织企业座谈会,就企业关心的储备棉投放问题进行探讨。不过,关于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高棉价问题,目前尚无明确方案。
“如果供需层面上是理性或是相对稳定的,这种棉花市场合理的波动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非理性的,要慎重对待。不过从长远来看,棉花价格肯定是要回调的。因为价值规律还是要起作用的,价格偏离价值太久必然要回归,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还与我们国家在棉花调控过程中的政策导向有关。”关于未来棉价走向,李继锋这样告诉记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