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消息 距离G20杭州峰会召开只有不到40天了,虞安林也从俄罗斯的G20宣传和志愿者招募工作中抽身,回到了国内。
“G20在杭州召开,许多国家元首、重要商业团队都会来到浙江,这对提升我们的知名度,对浙江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技术、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作为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虞安林早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便筹划着要为峰会出一份力。“我们在俄罗斯展开宣传,也寻找一些优秀的华侨子女来当志愿者,对接俄罗斯团队的服务接待。”
这一看似费时费力的工作,对虞安林来说却显得轻松且乐在其中。这位年逾半百的温州商人,在俄罗斯闯荡近20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经历过异国他乡的不安定,也遭遇过大损失,但都与当地浙商、华商携手度过了。
“90年代在俄罗斯的浙商大概只有30几人,现在有超过三万人。”虞安林告诉记者,“这两年俄罗斯的小商品市场是浙商的天下,出售占比在75%左右,也就是说100块钱的单子,我们就能接到75块。”
三万余名浙商抢占了75%的俄罗斯小商品市场
考察中发现商机 浙江企业家远赴俄罗斯创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一大批温州人开始赤手空拳向国外闯荡,虞安林却在国内将服装和汽车零部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没有想过走出国门创业。
直到1998年。
“我去俄罗斯考察,看见那边的商机很多。”虞安林回忆道,“一些对温州来说特别便宜的小商品,比如服饰、鞋帽,在俄罗斯价格就翻了好几倍,我想这样的情况不论去那边做什么生意都是比较理想的。”
虞安林的大胆判断基于他对俄罗斯当地经济的摸索和了解。他告诉记者,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当时俄罗斯的轻工业“几乎没有”。“俄罗斯是资源型国家,石油、天然气丰富,军工、重工业也很发达,但小商品却是100%依靠进口。”
于是,考察过后几天虞安林做出决定,立即赶回国内组织鞋类产品运到莫斯科销售。
初次从事国际贸易,加上语言不通,特别是对国际货币汇率涨跌情况不熟,虞安林的第一单生意就让他担心不已。“当时遇上了98年的经济危机,卢布大幅贬值,但货发过去销售后一盘点,虽然利润不多,居然也没亏本。我判断以后形势一定会变好。”虞安林说,他便坚定了继续留在莫斯科打拼的信心。
1999年,虞安林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首个鞋帽公司;2000年在乌克兰再成立鞋帽公司;2001年,他又在莫斯科开展水暖建材生意。“俄罗斯的规模做大了,我在国外时间也比较多,国内公司的股份就慢慢放弃了,转移给其他股东。”
时至今日,虞安林告诉记者,在俄罗斯打拼的浙商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30人左右,增长为3万余人,浙江人在俄罗斯办的企业数量也已超过百家,以鞋帽类生产为主。
危机中树立威信 虞安林:把在俄浙商拧成一股绳
2012年5月28日虞安林在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三届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
从北京飞到莫斯科需要8个小时,这条航线,虞安林再熟悉不过了。“原来一年9个月时间在那边,3个月在国内;现在差不多8个月在国内,4个月在俄罗斯。”
虞安林的这一变化源于他身份的转变:从一个纯粹的商人,变成了在俄罗斯的华侨领袖。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团结好在俄浙商,跟大家携手并进,共度难关。
虞安林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2008年是华人在俄罗斯最困难的一年,俄罗斯针对中国商人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打击‘灰色清关’事件,高达15亿美元的货物被查封。”
据记者了解,“灰色清关”是在俄罗斯多年形成的贸易习惯,指进口商或进口代理商在进口货物报关时通过与海关关员的非公开协议,以低报货值、少报重量和瞒报品名(即提供低税率的税则号)的方法,使批量货物以明显低于国家法定进口税率应缴税额通关。
更难的是,到了2009年,华人在俄罗斯“一只蚂蚁”市场的4万摊位全部被关停。“这么多浙商不知道去哪儿好。”虞安林回忆,后来,他牵头找到了另外的市场,把浙江商人的摊位转移过去。“总共只有4000个摊位,我自己公司的56个摊位留下1个,其余全部原价转租给浙江人了。”
彼时的虞安林已是当地浙江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此前浙江在俄罗斯有9个同乡会,我们成立总会,把莫斯科和其他城市比如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所有商会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碰到问题,由总会出面一同解决。”
2011年,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和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依法进行重新注册登记。“两会”是在过去众多侨团组织的基础上经过联合,重组而形成的全俄罗斯范围内的华侨华人团体,新一届的“两会”会长为虞安林。
据虞安林介绍,目前,“两会”已拥有56个社团,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等俄罗斯大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会员总人数约50000余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