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经营攻略 > 服装设计如何实际运用到服装业当中

服装设计如何实际运用到服装业当中

通过回顾我国服装教育的历史以及服装行业的现状和典型特征等几个方面,着重阐述我国服装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目前的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便使服装教育与服装设计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服装行业真正急需的人才。

  一、我国服装行业的固有特征和现状

  现今我国服装行业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来样加工、来料加工的初级生产阶段,由于一段时间内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少服装厂家也因此沾沾自喜。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可以说,这种办企业的方式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况且,狭义上的服装加工与其他材料的加工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举例来说,本来有长短完全一致的两块布料,如果让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在缝纫机上来拼接,即使告诉他操作方法,结果仍然可能会出现一长一短;恰恰相反,有些本来长短不一的部件,通过有经验的技师处理后刚好相配,这就是服装加工上的一些“诀窍”,往往靠操作人员的“手上功夫”来完成。在我们的服装企业中,为数不少的人自恃有一两样“绝活”,其余的就不放在眼里了。很明显,这种想法是比较幼稚的,更会阻碍服装行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下,一切都得靠企业的自身实力去参加竞争,以前轻而易举得到的订单没有了,而自己的手上又缺乏具有相当优势的拳头产品,因此许多服装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到了濒临倒闭的地步。加上当今国际、国内服装供求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国外名牌产品的不断涌入,使本来就相当饱和的市场显得更加拥挤。客观讲,国内的服装企业虽有业绩比较突出的,但大多数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因而不少老企业现正在抓紧技术改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它们充分认识到服装产品“求变”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很多有发展眼光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服装专业人才的作用,他们大量吸纳服装院校的各类毕业生,甚至不惜花高薪聘请有实力的设计师、管理人才等。

  二、服装教育要与服装行业紧密结合

  我国的服装教育特别是服装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办学摸索阶段,但也已为服装行业提供了不少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可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服装企业缺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许多经过专业训练特别是设计人员在企业还得不到重用。当然,作为一名从事服装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应检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刚开始创办服装设计专业时,我们都希望尽快培养出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大师,为数不少的同学更是不切实际,以为自己一毕业甚至有些刚进校门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时装设计大师了,只要自己会画效果图、在设计构思上有想法,不管别人能否加工出来、投放市场后能否符合需求等,就一味地盲目自大。而走上工作岗位的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处境也不容乐观,由于80年代前中期我国的服装业刚刚得到发展,加上人们的需求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服装生产厂家如日中天,只愁加工不出来,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纺织品和服装是当年我国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服装企业无需也无暇顾及开发新款式,导致我们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少毕业生纷纷改行。这些情况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刚开始时有些教学思路和专业设置欠妥当、不尽合理的缺点,虽然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由于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造成服装教育与服装行业脱节。而后在服装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如认为“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服装设计也是生产力”“服装教育应培养‘一专多才’”等等,这都使得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加强同学的综合素质训练,这些都为服装专业积累了宝贵的的教学经验。

  当前,随着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服装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特点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服装教育也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具体地说,我们要开导同学多进行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开拓性精神。在以设计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工艺操作、市场需求等知识的加深;在以工程为主时不忘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以及款式造型能力等;同时应注意学科交叉,互相取长补短,并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服装CAD、CAM已经被企业作为辅助设计、加工的设备,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得到普及。因此,服装教育引进计算机教学,提高同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迫在眉睫。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把课堂设在设计室、车间,让同学直接了解实际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知名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室,面对面地向同学传授实践心得、体会和经验,以及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我们适时地加强学生

  三、我国服装教育的简单历史回顾

  应该说,服装教育是随着服装的生产而产生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只不过前期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初级阶段,好的师傅还可能“手把手地教”,否则只能看徒弟的悟性了。显然这种方式会极大地阻碍服装业的发展,因为大多数人只会“照葫芦画瓢”。

  虽然我国是公认的“衣冠王国”,历代的服饰确实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不可否认,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上,我国的地位以及所占有的分量均是相当有限的。加上当时的生产方式落后,可以说,这种“作坊式的加工,僧侣式的传教”模式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建国后,因集体化大生产的需要,服装行业开始举行了“短期职工技能培训”,但往往也是请一些有经验的技师在机车上边示范边将他的经验告诉旁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欠缺规范的。到了“文革”时期,全国上下一片灰、黄、蓝,几乎分不清男女,服装的款式也差不多千篇一律,这时候,才真正显示了机械化流水作业的优越性。只要按照固定的样式,不愁产品没有销路,况且本身布料、成衣就很紧缺,此时何谈需要服装教育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思想上也冲破了禁锢,获得了解放。老百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了,而是向更深层的美去追求。

  为了提高人们的穿着品位,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赶时髦”追求,加快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服装业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几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划归清华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中国纺织大学(原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等相继开办了服装专业,至此服装专业高等教育正式走进了我国的大学殿堂。这在教育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其中认为服装专业作为高等教育未免“小题大做”者有之,认为服装专业走进大学很快被淘汰也大有人在。虽然服装专业高等教育在我国存在才十几年,本身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十几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设计和工程人才,为服装行业输送了许多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开拓精神的生力军,为提高我国服装业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的地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时间证明,服装专业在我国已经是比较热门、经久不衰的报考志愿之一,同时作为服装高等教育的补充,各类中专、职高、成人教育的服装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红火起来,这充分说明了服装教育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