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的调整态势,是不是意味着一场新的监管风暴的非来不可,这是一个需要正视也值得深思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的“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要点在疏不在堵,未必非得动不动就刮什么监管风暴。这是A股市场走得出走不出长期徘徊低迷不振局面的关键,同时,也是能不能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的关键。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以来,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理念,正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监管措施的推行落到实处。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与其说是人们以往所习以为常的刮监管风暴,不如说更多地在于通过改革纠正过去的一些偏差,特别是加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打击资本市场的犯罪行为和违规违法违纪行为。新的监管思路一方面维持了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有效控制了风险的再次放大,为市场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较为明显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一句“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不妨也可以说是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无可否认,当前金融市场依然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必须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全面推进和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除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外,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由此可见,把“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单独拎出来,作为时不时刮一场监管风暴的主题,未必符合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也未必十分有利于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对上市公司借壳及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一步到位实行严格的强制退市制度,严惩IPO造假,抑制壳资源炒作,持续加强对于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和处罚,使市场环境得到相对净化,也为未来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市场化、法治化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金融监管“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来说虽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就非得接连不断地刮监管风暴不可。以往的很多实践都一再证明,监管风暴就连“一抓就灵”“一刮就灵”也不是很简单很容易地就能做得到的,至于“一劳永逸”的“一风吹”就更不用说了。
当前资产泡沫的主要特点是“脱实向虚”。以往由于对市场化条件下的“风险可控”缺乏辩证而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有许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有把握地在进行“风险可控”,反而冒冒失失地引进了一系列衍生工具来分散风险,以至于很多的风险都在缺乏“风险可控”保障的条件下被释放到市场上去了。当大量被当做市场化产物所引进的高杠杆金融产品和泡沫化炒作方式,导致资产价格严重扭曲,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金融领域中,造成整个经济脱实向虚的时候,我们却不知如何去管控或不会恰当地进行管控,这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对整个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纠正整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需要打持久战,抑制资产泡沫当然更离不开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严格监管。这不仅需要在股市,而且在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领域,也都必须全面落实一系列必要而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全力防止投机势力一再利用其资金优势来兴风作浪,坑害投资者,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也给整体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极大损失。不过,历来防险如抗洪。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也不例外。对于很容易像洪水般泛滥成灾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当然也需要及时而果敢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全局性整体效果来看,则无论如何都是“堵不如疏”。适当而有效疏导有时反而能以最小的损失换来长治久安的最大利益。而操作不当的围追堵截则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新的更大的风险,甚至金融危机。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正确而有远见的疏导而非得劳民伤财地进行徒劳无益的围追堵截不可呢?在笔者看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其要义或正在这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