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产业透视 > 制鞋业在信息化时代有何发展动向?

制鞋业在信息化时代有何发展动向?

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列的制鞋业,在新世纪国际化大环境里进行“二次创业”,应当加快信息化,带动制鞋业变大为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工业发展之路。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列的制鞋业,在新世纪国际化大环境里进行“二次创业”,应当加快信息化,带动制鞋业变大为强。

  制鞋业现状,成就辉煌,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典型的出口创汇型行业。产品产量已占居世界前列,全国鞋类总产量约为60亿双,占世界总量的51%,占据美国市场的七成份额。其中皮鞋占20亿双,2001年皮鞋已出口到164个国家,出口量达21亿双。鞋类生产地区分布较广,十大鞋类生产地区为: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上海、辽宁、天津、河南及河北,这些地区的皮鞋轻便鞋产量占全国主要鞋类生产企业的总产量98%。产品出口比重稳步上升,在2001年,出口鞋类共39.6亿双,出口值高达96.8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4%及2.2%。2002年1月 6月,鞋类出口量为21亿双,较前一年同期增长2.8%,出口值为49.3亿美元。增长2.5%。

  总体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创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中国皮革行业两大真皮领先鞋王,十大真皮鞋王、十个真皮名鞋、四十五家皮鞋质量免检产品,十三个中国名牌皮鞋名牌旅游鞋。

  制鞋业挑战严峻,主要表现在: 产量大,水平低,鞋类产量60亿双,中低档鞋占绝大多数。名牌少,在全国有一定规模的近万个制鞋企业中,只有十三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在世界上没有知名品牌。 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高素质人才不足。

  加快信息化发展,促进制鞋业变大为强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加速“二次创业”步伐,是制鞋业变大为强的重大战略举措。明确提出皮革工业实现“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力争在2010年成为世界皮革强国,其主要标志是:淡化发展速度,注重经济效益,用高新技术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科技贡献率,创出3到5个国际名牌。

  加快信息化的重点,全面提高制鞋企业信息化水平,灵通地、准确地掌握生产和商业信息,密切地注视市场和消费动向,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制鞋企业信息网络设施和开放性网站,提高信息、知识资源的收集、存贮、处理和传输能力。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生产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市场快速反应系统等。 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