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股市实在难做!自年初在上证指数3500点上方还未开始做采桃之梦,就被熔断的两记闷棍打落在五行山下。好不容易在3000点下胆战心惊舔舐伤口,艰难地度过145个交易日,希望从挣扎与拼搏中扭亏解套,然而翻翻账本,依然是绿肥红瘦、亏损累累。从2016年1月4日至7月31日沪深股市2856只个股涨幅统计,有474只是上升的,除掉70家新股,升幅在29%—0.05%之间的为404家,仅占总数的14.1%。再除掉11家公司平盘,那么其余2371只个股占总数的83.1%是下跌的。
据同花顺按股民样本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体股民人均亏损35953元,收益率为-16.03%。具体而言,亏损人群占81.52%,平均亏损幅度为-21.72%,平均亏损金额为58711元。有18.48%的盈利人群平均盈利为9.11%,平均盈利金额为64182元。同花顺将这半年收益变化画成图就产生了这样一条崎岖之路:一月,悲伤成河,亏损22.19%;二月,起死回生,亏损缩小为2.01%;三月,乘胜追击、扭亏为盈,收益达11.18%;四月,心如刀绞,再度亏损2.81%;五月,浑浑噩噩,亏损略微缩小至1.68%;六月,回光返照,收益变成3.44%。可见猴年挣钱,难度重重。从全球股市角度看中国股市A股跌幅,2016年上半年为全球第三,与2015年相同,蝉联季军;在全球股民人均亏损排行上,中国股民排名第二,与位列全球股民亏损第一名的俄罗斯可谓难兄难弟。
再翻看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的收益状况,似乎也惨不忍睹。以今年1月的相关统计,现有私募基金为1.55万只,但截止今年二月计算,在上证指数下跌24%、创业板指数下跌32%情况下,私募平均跌幅达13.23%,部分产品跌幅超50%。截止四月底,3577只已公布业绩的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为-9.79%,其中跌幅超50%的有6只,跌幅超30—40%的有92只。如果从股灾以来计算,一年中有近1400只私募净值在0.8元之下。更有一些结构化产品,净值最低仅0.006元,有不少在清盘中销声匿迹。据格上理财统计,一年中先后有11481只清盘告终,仅今年以来已有3881只产品遭到清盘。一批曾经辉煌一时的明星私募,如清水源旗下二十余只产品净值跌至0.566-0.655元之间,景林资产旗下十余只产品净值跌至0.7元之下。
私募落难,公募同样蒙尘。从已公布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情况看,比之2015年末基金整体份额萎缩0.2%,资产净值萎缩5.13%,这无疑显示在业绩下滑中遭遇较大的赎回压力。在上半年整体行情低迷之下,上证指数下跌17.22%,沪深300下跌15.47%,偏股型基金几乎全军覆没。曾经名噪一时的中邮基金连续两季亏损,累计上半年亏损77.59亿元,变身为亏损王。
那么为何难以上涨呢?原因之一是上挡阻力重重,这一点从2015年的年K线上已充分预示。笔者在《年K线的六大预示》一文中明确指出,3258.63点开盘至3539点收盘,这280.6点区间中耗费了15.9万亿,这将成为后市的阻力。尤其是1639.01的上影线意味着92.93万亿筹码的累积,其压力可想而知。1.5万亿的国家队资金以及参与救市的企业与券商资金均成指数上涨的阻力。从上证指数日K线分析,从2015年10月至今,筹码最集中的压力位在2993.8点,可见上证指数3000点的争夺决非轻易之举,而在此点位还有大小非解禁、IPO首发及再融资增发。因此,雄关迈道真如铁,非充分蓄势难以逾越。
其次难在转型,当前股市必须与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保持一致,从投机炒作、题材概念向价值投资转向,脱虚向实,去杠杆、去泡沫、降虚火。为此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无疑对市场短期的活跃度产生一定影响。以※欣泰为代表的博傻性投资行为将受到限制,自7月12日该股复牌以来,14个交易日股价从14.55元跌至3.08元,跌幅高达78.83%。然而临近停牌却依然有人冒死买入,这也许与中国股市历来ST股死而不僵、乌鸡变凤凰的习性有关。而今管理层动真格,使市场中炒壳之风受到收敛,近期一批借重组炒作的个股纷纷进入跌幅前列便是例证。但市场也为之付出了活跃度下降的代价。
其三难在信心。当今市场不缺资金、不缺政策、不缺热点,唯一缺的就是信心。在股灾3.0的阴影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熊市心态左右着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维稳又是管理层的主旨。所以小涨小跌维持在200—300点的区间震荡便无形中成了各方的共识。
难是现实,但难终将克服,面对艰难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耐心,更需要的是信心。股谚云:横有多长,竖有多高。1994年8月—1996年2月的盘整产生194.9%的牛市行情,2002年2月—2005年6月的盘整产生了513.6%的大牛行情,2012年1月—2014年7月的盘整产生了157.6%的牛市行情。如今的盘整筑底,谁说不是下一轮牛市的孕育呢?而当前精选业绩持续增长的成长股、精选国资国企改革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个股长期持有,又何尝不是一种攻坚克难的有效对策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