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乐鸣,海贝集团董事长。如今华丽转身为B+联合创始人。一个善于捕捉行业先机的洞察者,一个巧妙地将危机转化为转机的勇士。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日渐萎靡的行业现状。方乐鸣曾说,不是服装行业不行了,而是传统思维不可行了。
B+,全称Buyer PLus,即“买手之家”。他打造的B+并不是狭隘的SHOWROOM概念,用一句话形容它,就是平台型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记者:您是基于什么样的初衷创建B+这个平台的呢?
方乐鸣:未来的零售模式是基于消费者的诉求驱动的,而最核心的是供应链本身,我希望可以将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货源集中到一起,甚至从买手出发,来推动供应链,打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这就是我做B+的最初想法。
记者:B+当下主要有哪些特色产品?
方乐鸣:B+当下主要聚焦两大品类,一类是极致单品,另一类是个性设计。
记者:当下,极致单品已经成为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但这一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B+为何主推极致单品呢?
方乐鸣:B+的出现其实是顺应服装行业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今消费者的诉求发生了变化,“品质”“性价比”“新鲜、个性”成为主要需求,在这样三合一的诉求下,对服装品牌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而B+的极致单品品类正好符合了买家和消费者的需求。这几年,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齐聚了很多极致单品类的供应商,让品类更丰富,通过这样的整合,凸显出B+平台的价值。
记者:您一直在强调“变化”这个词,您觉得服装行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里?
方乐鸣:我认为服装行业的变化是趋于消费者的变化,而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2002年成立公司时,正好赶上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诉求,我们说品牌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但是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消费者认可品牌价值,愿意选择品牌,也让中国服装特别是女装品牌高速增长,我们正好赶上了一个好的时机。而2012-2013年,是真正的高峰期,我们抓住了这个红利和趋势。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服装行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诉求也发生转变。
记者:那么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B+平台建设过程中对您和公司产生了哪些影响?
方乐鸣:事实上做了以后,我们发现这个市场并非想象中这么简单。尤其是品牌公司一贯以来的代理模式导致买货难,但是在未来,上有供应商下有代理商的模式一定会消失。
当初做的时候,我的内部员工和客户是非常反对的,因为我们的买家主要是小零售商,这对我们来说是左右手互搏的状态,所以他们对此事持非常大的非议。今年,我们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内容商,做好内容,既可以弥补我们原有生意下滑带来的压力,而且通过内部激励,,项目制加上后台支撑,团队的整个积极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者:SHOWROOM是B+平台的一个载体,那么B+平台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方乐鸣:B+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线下只是一个体验店而已,跟传统的SHOWROOM逻辑不一样,B+相对于同行的SHOWROOM概念其实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定位是一个供应链的平台,最终我认为供应链才是核心,所以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样撮合交易的入口,成为平台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最终设计师、工厂、面料商、辅料商、买家......所有的资源整合成行业的生态圈。
记者:您在服装行业浸淫多年,您说同行人心里都有一个传统品牌的情结在,您也是始于一份情结去做这件事情。
方乐鸣:我有情结。我认为未来存在的百分之五企业就三种类型:设计师品牌、轻奢类、快时尚,我们公司没有这三种基因,但是可以做有自己品牌的渠道内容商,希望可以建设一个零售升级+社群的新型零售生态,但这个路径挑战非常大,即使对我们这样基础不错的公司,我也依然有一份悲观。而小公司更无须尝试,更应该把一个品类做到极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存方式,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分工明确、专业化的时代,做到极致,效率将得到提升。
不去冒险是最大的冒险。其实不是行业不行了,是传统思维的人不行了。我们要变的是自己。
记者:在我看来,您对服装行业也有挺大的野心?
我想做一个牛逼的事情,做一件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特别有意义有价值,这样的虚荣心也在支撑着我做B+,包括原有的海贝的业务做一些新的调试发展的更好,可能是这样的虚荣心驱动吧。
记者:您寄予B+什么样的个人情感?
方乐鸣:我经常跟同行们同事们分享:我感冒的时候就喜欢逛街,看到特别好的服装时整个人精神气爽,那绝对比去趟医院效果好多了。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至现阶段,我们要做时代性的企业,尽管有危机,但是却是个酝酿优秀企业的机会,我希望能够成为时代当中比较不错的一家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也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垂青于我。
记者:那么您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呢?
方乐鸣:依然会吸引非常多的好内容,另外,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支持并帮到小B的零售商,让他们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基于这两个点,未来我们会走出杭州,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技术上把零售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跟零售商做对接,用技术驱动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核心的工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