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行业综述 > 毛皮加工:在转型阵痛中“涅槃”

毛皮加工:在转型阵痛中“涅槃”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毛皮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惟有王侯将相穿”早已成为过去,而“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了现实。

  “衣皮革、被毡裘”,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匈奴人生活的描绘,从旧石器晚期的骨针骨锥的出现到现在,毛皮加工行业一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全球性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毛皮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惟有王侯将相穿”早已成为过去,而“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了现实,毛皮制品及服装正逐渐成为百姓的日常服装用品。

  在过去10年,整个亚洲地区的毛皮销售量增长了3倍多,已超过了欧洲市场,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毛皮原料进口国、毛皮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毛皮服装生产和出口约占全球的70%。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一行业,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叫白玉龙的90后创业者,他来自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河南桑坡。

  “在桑坡,羊原皮、毛皮半成品、成品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谈吐中也少不了关于毛皮的话题。可以说,在桑坡,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村庄和一个产业的故事。”白玉龙告诉记者,受环境的影响,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大部分人一样外出找工作,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利用自己对这个产业的兴趣及了解进行创业。

  创业初期,白玉龙选择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主营毛皮半成品生意,处理并出售原皮,粗略加工后送往各地的毛皮加工厂。经营一段时间后,虽然有所盈利,但白玉龙也逐渐发现这种模式的弊端,“大家都做半成品,污染留在了桑坡,利润却被别人拿走了,要想把皮毛生意做大,就不能满足于单卖原皮,要拉长产业链条,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终端产品。”白玉龙称,现在他又开了一家成品商铺,从他这里销售出去的鞋里皮,到广州加工成鞋子后再运回来,创建自己的品牌后放在店铺里销售。

  据记者了解,现在的桑坡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半成品和成品双向经营的方法,行情好的时候就以卖皮为主,市场行情不好时,就多做点成品放在店铺里卖。另外电商的兴起也为桑坡村的成品销售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桑坡的很多毛皮制品企业一改传统销售模式,纷纷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操作,电商产值的比重在摸索中不断攀升,这些变化正向外界传达着一个信息——桑坡毛皮产业发展思路正从半成品向成品转变。

  白玉龙告诉记者,桑坡的毛皮加工企业都是从小作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部分毛皮企业和村民生活区混在一起,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虽然给生产带来便利,节约了成本,但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产业的发展壮大。

  “桑坡的毛皮加工产业缺乏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如果有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就好了。”白玉龙感叹道,“目前桑坡的毛皮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大家的思想都在转变,转型需要投入,过去发展得益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现在需要摒弃,虽然有人舍不得,但当下必须这么做。”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