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发展为南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一样,中国的资本需要开始往外走。目前,中国每年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的资金是1000多亿美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资本来源国,这种上升趋势仍将持续。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会伴随着中国大量资金的流出。
其他南南合作的国家,目前还处于低收入的国家,也有机会取得像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这样的快速发展,只要思路对,就有出路。首先,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必须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只有符合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最初发展的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成熟的、有专利保护的且与国防安全无关的技术,以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引进本国,才有可能形成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同时,政府必须扮演积极的因势利导的角色。因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相对较差,而政府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政府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采用中国经验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特定的领域,如建设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加工出口区的基础设施,在这些区域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全国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营商环境较差,经济也能快速发展。在这方面中国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之所以能引入外国资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实事求是,先把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加工出口区做好,在这些区域里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就能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资源,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因此,其他南方国家也可以借鉴参考这种方式,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前,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穷的内陆国家之一,按照这种经验设立加工出口区,引入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2011年8月,埃塞俄比亚前总理到中国来招商引资,对接其自身有比较优势的皮革加工业和制鞋产业。这是一个极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埃塞俄比亚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但其交易成本太高,国际买家对其产品并无信心,因此就有了这样的差异。同年10月广东东莞一个企业家率领代表团去埃塞俄比亚考察期间,发现当地工资成本比中国低很多,于是马上雇佣8000名工人送回国内培训了3个月,2012年1月就开始投资生产。起初在工业园区只有两条生产线,雇用了600人,3月产品实现出口,5月该企业就变成埃塞最大的皮革出口企业,当年年底雇用的人从600人增加到2000人,埃塞俄比亚的皮革出口实现翻倍增长。
此前,因基础设施太差、营商环境太差,又是内陆国家,没有人认为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基地在埃塞俄比亚可以实现,而东莞这家鞋厂在埃塞俄比亚的成功,带来了星火燎原的效果。2013年,22家寻找低工资水平国家进行投资的企业投资了埃塞俄比亚,很多国际买家都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采购处。此后,其他非洲国家也跟着学习。比如卢旺达的首都在一年之间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成衣品出口企业,现在雇用的人也超过了1000个。中国人讲思路决定出路,因此思路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出路。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中国或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转型的机会。二战后,少数几个成功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都抓住了国际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比如二战后美国的工资上涨,成衣、纺织、简单的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往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发展也是靠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出口,实现了产业的国际转移。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或地区也均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让其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制造业,成为新兴经济体。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上涨,比较优势丧失,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大力开展中国劳动力密集加工业,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制造业,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现在,中国达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中国即将丧失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加工业是否愿意往外转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战略选择。当然,中国与日本、亚洲四小龙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制造业雇佣的是970万人,八十年代,韩国制造业雇用的工人是230万人,中国台湾雇佣150万人,中国香港雇用100万人,新家坡雇用50万人,而中国内地现在制造业雇用的工人是1.25亿,仅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就有8500万人。2020年,中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届时普通工人的工资要普遍上调800至1000美元,那些产业必将失去优势,进而向国际转移。
因此,中国给其他南南合作的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验与资金,很重要的是提供了窗口机遇期。并且,因为中国这些产业规模的庞大,很多国家都将因此受益。但追根到底,中国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的具体思路和转型的思路。如果南南国家能从这个思路中找到结合当地优势的契合点,那么每个南方国家都会与中国一样取得20至30年的高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人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希望自身发展起来的同时,其他南方国家也能发展起来,这种合作共赢也是中国推动南南合作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