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内外棉价差已经逐步收窄在 1000 元/吨,国内棉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回升,预计短期内棉花库存的低成本优势将明显推高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在订单量增长的同时,放大企业的利润弹性。9月新棉上市后,在市场供给偏紧的格局下,国储棉仍是弥补市场供给缺口的主要力量,但后期仍有回调可能。由此推断,2016 年全年国内棉价将在 1.2-1.4 万元/吨,向上向下大幅波动的概率并不大。未来棉纺市场走势仍要多依仗原料市场拉动,而销售方面则要看目前下游生产旺季到底能持续多久,开机率能否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市场大部分人士认为今年行情整体会稳定在目前价位,估计没有再度跌落或大涨行情,全棉纱线价格基本维持不变,部分局部让利出货,地产质优棉纱销售批量占据 主流,进口棉纱出货批量不及前期,大部分全棉类面料内销为主,外贸出口质量回款等要求。常规类 C32S、JC21S 销量尚可,低配纱需求缩减明显,其他规格较为一般;混纺纱整体价格维持,成交一般;纯涤纱个别价格下滑;人棉纱 10S、30S 成交量尚可,价格稳中微升。而具体情况看,受棉花上涨影响,纯棉纱市场也呈现坚挺,部分中高支纱订单略有增加,山东一企业 JC50S 紧赛纺报价在 27200元/吨。
国内用棉需求一般在 600-700 万吨。目前内外棉价差已经缩小至合理范围,15 年以来内外棉价差平均在 1500元/吨水平。外棉因配额缘故,以进口纱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2015 年棉纱进口 234.5 万吨(按照 1.1 配棉折算,约 257 万吨棉花),同比增加14.14%。但在 16 年以后,随着国内棉花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棉纱线进口势头显著放缓。根据海关统计,16 年 1-5 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 80.36万吨,同比减少18.87%,减少的棉纱进口被国内棉花消费所替代,光大证券研究员李婕认为,这对于国内市场的棉花消费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与此同时,化纤等对棉纤维的替代性在不断增强,众多棉纺织企业倾向于生产混纺纱线;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纺织企业外迁东南亚等地区,对国内用棉需求增长形成抑制。
总体来看,国内棉花需求难有大的增长,基本保持稳定。根据 ICAC的最新预测,2016 年全年中国棉花消费量为 675 万吨,同比减少 5.06%。李婕谈到,国内棉纺织企业产品价格普遍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定价基础随市价确定,更多受到外棉价格约束,成本端主要取决于内棉价格。因为一般企业至少要保持 2-3 个月的库存,而投入生产的原料价格是历史价格,导致了成本变动滞后于原料价格变动。即在棉价上涨的初期,库存棉花成本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涨,企业盈利空间扩大;在棉价上涨的后期,成本快速上涨,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在棉价下跌的初期,库存棉花成本依然在高位,而产品价格开始下降,企业盈利被挤压;在棉价下跌的后期,成本快速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开始恢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