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有效沟通 > 职场沟通: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职场沟通: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人非草木,当你的意见被其他人公开质疑的时候,难免会心生不满。沮丧、委屈、失望、犹疑、惊诧、愤怒……无论是什么,都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

  职场上的事,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是非曲直之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不是时时都能奏效,也没有谁可以轻易获得一票否决其他意见的资格。这时候,要想把事情顺利推进下去,适当的妥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公司的签约客户忽然提出更改合作计划,基本意向不变 ,只是具体程序上需要有所调整。但负责和客户接洽的小姑娘一口咬定,合同都签了,哪还有变卦的余地。其实客户那边也挺为难的,高层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由大老板出来拍板——只不过,这个“板”和之前商量好的不太一样。

  不管人家怎么解释,姑娘都言之凿凿:你们早干吗去了?说好的事情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我们公司已经在执行合同了,损失怎么办?

  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字典里是没有“妥协”二字的。那个时候,坚持己见是一种力量和存在的证明:我做得对,我的意见更好,为什么要我妥协?就像那两辆在胡同里对峙的汽车,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然而在职场待久了,人自然会变得成熟起来。而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妥协是一个低成本高受益的职场策略,其意义就在于,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则上的让步来保证对根本利益、根本原则的实现——换句话说,丢卒保车。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话说的是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硬碰硬的较量。然而身处职场,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峙,是解决问题而非激化矛盾。这时候,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几轮接洽下来,谈判陷入僵局。客户甚至放出狠话:要是这样,我们就不玩了。姑娘也觉得冤枉,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程序严格执行合同,为什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几近破裂?

  讲这个故事的朋友后来被老板派去收拾残局。他很快发现,其实双方的合作意愿、合作基础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想法有些不同。

  朋友并没有直接知会客户行或者不行,而是在邮件中一一列出本次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前存在的分歧,并且综合各种意见,提出了几个新的解决方案。几个回合下来,客户接受了新方案,双方各让一步,重新修订了合同。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Yes和No之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如果你铁了心要逞一时之勇,执着于分辨出谁对谁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后来朋友总结说,那姑娘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执行合同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她忘了,公司最核心的目标是把客户留住、把生意做好。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事到临头,不少人情急之下难免乱了阵脚。就像对峙在狭小胡同里的两个司机,难道他们不明白赌气不是目的,赶紧回家才是正经事吗?

  所以当你突然陷入某种分歧时,一定先别急着说不。试着找找有没有第三条路,用“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代替“必须这样,我也没办法”,或许可以发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出路。

  我曾见过出版社编辑和作者就图书封面的设计方案争执不休。出版社更多地从市场角度考虑,强大的调研系统反馈回来的结果是,浓眉大眼、冲击力强的风格会带来更好的销量。而作者显然更在意个人喜好,坚持疏朗俊秀、大面积留白的清新风。两套风格迥异的小样摆在桌上,每个人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放弃,但显然,没有谁打算让步。

  在仅有的选项里逼着对方改主意,事情往往就是这么一步步陷入窘境的。这件事其实不难理解:你对自己的判断那么笃定,对方又何尝不是呢?

  幸亏设计公司的人站出来表态:要是两种意见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再做一版新的试试。“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这话简直就像一句咒语,能瞬间瓦解剑拔弩张的尴尬。

  本来嘛,之所以意见不统一,是参与者把这场讨论的目标设定为“在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但其实无论是谁,大家希望达成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达到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实际上,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要相信,只要你把选择范围拓展到足够大,总会出现一个众望所归的结局。如果现有的几个选项只能被一一否定的话,不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做加法,把双方都能接受的元素一点点拼凑起来。

  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必要的时候,也不妨退后一步,这时候的小小牺牲,往往意味着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胜利。

  所谓底线,既包括核心利益,也涉及职业操守。底线的作用就是提示我们,在分歧中哪些是需要坚持、绝对不可以让步的,哪些是可有可无、能够当作筹码一点点摆出或一点点放弃的。

  面对职场分歧,守住底线、进退有度、适时妥协、求同存异,用可以放弃的筹码确保核心利益的实现,这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而整个过程,都需要冷静的思考、平和的心态。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