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投诉有些“朋友”的越分举动,跟这个朋友一起去旅行,结果他只拎个小包,其它什么东西都放在我的箱子里,我又不是他的妈妈;那个朋友每次都问我索要样品,我又不欠他的……等等之类,都是彼此间的亲疏认定不对等造成的。
在社交场合,更容易被众多“朋友”之间的亲疏关系搞迷糊。刚刚有人过来为你介绍,这是我哥们儿,基金公司的,以后炒股票找他要“消息”;过会儿这位“消息”人士会问你:刚才介绍我的那个人是干嘛的来着?对于社交高手,这些都是正常范围内的多发事件,一笑了之即可。对于较真的人,这些事件不仅虚伪,甚至会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有位私人聚会组织者跟我提到过一件事,他们小圈子里的成员病了,大家凑份子去探望。组织者只找了6名关系最近的成员,却被其中一名回绝,理由是,他觉得他们没那么熟。这很像一对投入深浅程度不同的恋人的关系,当一方已经在黄历上找办酒席的良辰吉日时,另一方还在四处广播:我还单着呀,快为我介绍啊。
这种双方相互间认识的错位并不奇怪。大城市里的许多人际交往都容易让人滋生这种错觉。比如有些同行,因为行业间的商业聚会的关系,交往频率之高可达一月数次,远远超过最铁的同学以及最近的亲戚。可是他们很熟吗?等到家里有了烦心事的时候,你肯定不会去找这些看上去很熟的同行。也有个别被社交场合的热烈氛围迷惑了的人去找“很熟”的同行们倾诉,最后的下场就是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都流传着他的这段八卦消遣。
最不可靠的熟人就是因为职业需要而产生的。身居要职的人周围大多围绕着一堆这样的熟人。生日时,会收到一堆熟人寄来的礼品;生病了,一堆熟人过来探望。等到离开这个职位,尤其是离开这个行业后,这些熟人就全都不见了。半年后,你甚至根本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尽管他当年送礼送得比你的情人还要多。我知道有人在离职后曾经为此感到受伤害。他在离职后的情绪低潮期约那些熟人朋友出来聊天,却一个都约不出来。这其实是单相思。你以为你们是很熟的朋友了,人家只以为是职业需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