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凯会长领导中纺联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五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波澜壮阔的五年,是国际经济贸易版图深刻调整的五年,是中国制造、环境保护、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五年,更是产业新模式与新物种生机勃发、新挑战与新机遇复杂交错的五年。
五年的工作,在王天凯会长领导与推动下,通过联合会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巩固了纺织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国内外市场更为紧密的依存关系;强化了纺织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更为和谐的共生关系;促进了纺织产业与网络经济的共生共赢,形成了产业发展与消费更为融合的鱼水关系。
王天凯会长重视联合会机构与团队建设,培育锤炼了一支富有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干部队伍,完善了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和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推动了中纺联文化建设和团结协作的联合舰队工作机制,为中纺联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积蓄了正能量。
今天,王天凯会长将接力棒交到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手上,交给我们的是历经三届理事会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留给我们几任领导呕心沥血的宝贵财富,它传递的不仅是信任和期待,更是责任和使命。
从政府工业管理部门转变为行业组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走过15年历程,摸索并开创了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产业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协会发展模式。15年间,协会组织破茧而出的举步维艰我们经历过,业务工作由点及面的循序渐进我们探索过,行业发展潮起潮落的复杂多变我们面对过,结构调整自上而下的转型阵痛我们体验过。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利益的代言平台、转型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决策的专业支撑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在大家的支持下,将中纺联塑造成为融聚行业情怀与职业精神的理想家园,成为时尚经济与责任未来的驱动平台。
借此机会,与大家沟通几点看法。
第一、行业情怀是大国到强国的情怀。
建成纺织强国是几代纺织人的梦想。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从世界加工厂走向时尚策源地,中国纺织人承受过太多偏见与压力,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建立一个受人尊重、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纺织强国,这个自强不息的时代,纺织人的精神图谱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感召力,我们仰望星空,我们也脚踏实地,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从未如此迫近。在我们更深的情怀里,未来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一个更高远的世界。
今日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不仅仅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的份额之争,也不单单是传统加工制造与现代智能制造的工具之争。透过表象看本质,恰恰是科学发展与路径依赖之争,是有序发展与无序竞争之争,是赢在未来还是活在当下的格局之争。行业大国之“重”,岂能仅靠产能、规模独揽?市场对行业依赖之“深”,又岂能仅靠价格、快销为继?
不是市场低迷或没有市场,而是我们能否站在市场的制高点,以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优势,铸就纺织强国之坚实基础。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品牌建设将释放产业附加值的倍增效应,可持续发展则将形成产业发展的平衡效应。行业情怀在这片高远的世界,真诚刻画着每一场征战的历史轨迹。
具体而言,纺织科技强国建设,是建立以纤维材料与智能制造为突破的科技创新力;纺织品牌强国建设,是建立以时尚创意与消费引领为目标的品牌消费力;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建设,是建立以环境友好与绿色循环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力;纺织人才强国建设,则是建立人力资源自然流向与价值孵化为基础的人才凝聚力。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纺织行业“优术、明道、取势”的科学发展路径选择,换言之,科技进步与产品创新是基础、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是保障、生态安全与公平竞争是责任、时尚导向与消费升级是目标。
所以,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作为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纺织强国的行业情怀并非感性的一腔热血,而应表述为一条理性的路径指引:拉动内需增长、美化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职业精神是追求创新与发展的职业素养
情怀的秉承需要职业的素养。职业精神是专业的态度与技能呈现,是合理的机制与制度安排,职业精神是中纺联的发展之本与创新之源。首先,职业精神意味着按照社会分工做应该做的事情。
新时代,产业机构的职业使命,在于强化基础研究、建立数据思维、甄别客观需求、完善平台设计,发现、培育、壮大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资源,既要护领军企业的强国代言之航,也要促中小企业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如同杜钰洲会长提出的,要站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认识产业协会本质。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中纺联必须夯实发展根基,加速自身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匹配、支撑与再造。
其次,职业精神意味着建立合理的职能安排与有序的合作机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机制顺,则事顺。架构与规则明晰,责权利才会清晰。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联动,才能共赢。面对形势的发展演变,制度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作为已在市场经济中磨练了十五个春秋的中纺联,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化机制。即,完善各成员单位须共同遵守的工作制度及相关准则,把联合会综合性工作与各成员单位的多样性工作有效地协调统一起来。按照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设置、工作基础和资源实力,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注重服务效果的协会工作格局。
中纺联每个部门的业务工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分管领导的风格印记。能否将不同风格进行有效整合,避免管理风格与业务的竞争性冲突,形成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统一与资源共享的和谐局面,需要各级领导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更需要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干部管理,以党建促管理,以党建促和谐,以党建促发展。今后工作中,中纺联党政两套班子将同心协力、共同作为,为中纺联的机构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探索现实的路径。
另外,职业精神意味着传承文化与加强智力资源。
“联合、协同、一致、高效”的协会文化既是中纺联共同的理想理念、价值观,也是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用联合舰队思想来开展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完成一系列靠单个协会难以胜任的大事。
事实证明,历经环境变迁、机构更迭,我们始终是一支坚持共同理想、献身纺织事业、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队伍。“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中纺联干部职工的道德觉悟,是精神传承。
万事人为本,对于人才,“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我们要提供有吸引力的事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生活待遇,确保中纺联对优秀人才的磁场效应。我们要加快不同专业、不同代际、不同禀赋人才之间的创新融合与经验共享,确保中纺联人才环境的生态多样化、技能备份化、员工专家化。
第三、时尚经济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应有之义
如果说“科技”是转型提升必须经历的“智育”课,那么,“时尚”则是提升文化自信力而必须完成的“美育”课。时尚所蕴藏的特征与内涵,是中国纺织工业未来谋求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制高点之一。从国际规则看,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剧,新的国际贸易框架正在酝酿,规则碎片化日益加大,谁能在行业领域内拔得头筹,谁就能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未来,纺织服装行业要逐步剥离“微利行业、汗水经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制造业”这些传统的印象标签,实现自身的“产业再定位”。时尚产业,必须成为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时尚经济,必然成为添加时代魅力的行业名片,也注定成为提升行业地位、关注度、话语权的必要通路。
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可以概括为“新三板”:即贯穿全产业链的加工制造业板块,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板块。
今后,中纺联一方面要发挥文化创意、时尚要素的引领性作用,促进纺织工业由单一制造型经济向制造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体验型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多元共生转型;另一方面,要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催生新兴业态,引领时尚消费,制定时尚标准,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时尚话语权。这需要我们对创意与设计等无形创新给予应有的尊重与战略资源倾斜。
第四、责任未来是行业的必然选择
站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口,展望未来发展,我们不能忘记肩负的责任!
我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肩负重要责任。纺织工业作为基础性消费品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始终处于引领和支柱地位。专注责任未来就是要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保证纺织工业保持中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在规模、效益、纳税、消费、出口、就业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对行业发展肩负重要责任。要进一步巩固提高纺织工业在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地位,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成纺织强国,把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创造国际化新优势产业的强国事业推向历史新高度。
我们对相关产业肩负重要责任。要继续推动纺织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产业、健康产业、应急和公共安全产业、“一带一路”配套产业、军民融合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向历史新高度。我们对绿水青山肩负重要责任。要坚持行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环境相适应,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历史新高度。
我们对纺织工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肩负重要责任。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平竞争生态、安全消费环境,把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向历史新高度。
我们正迎来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的新时代,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新的发展范式亟待破题。然而,中国纺织产业今天之基础,又岂能被所谓新兴国家轻易撼动;世界贸易之格局,又何惧欧美日市场份额之些许调整。破旧立新、传承与颠覆,正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铺陈开来,无限机遇、无限空间展现眼前。 我们要以大智慧把握大趋势,以大胸怀明晰大方向,求新、求变、求进,不辱使命,不忘初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