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一场清算式的危机似乎已经来了。一方面,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决策层开始着手进行系统性修正;另一方面,货币、债务与产能的周期性调整也将在2016年触底。由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出清的大幕已经拉开。
传统的私营企业无疑是这次大规模市场出清的主角,它们大多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往往粗糙、善变、不讲原则。一旦经济大势散去,这种传统落后的私营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缺钱成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没有钱,企业说倒就倒。近60家福建鞋服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屡见不鲜。
近日,晋江喜得龙公司破产、晋江闽超鞋业公司破产重整的消息一一被放出来,人们纷纷感叹,晋江鞋厂这几年是怎么了?20余年,凭借“OEM起家—转做内销—签代言人砸广告建品牌—门店扩张—上市”这个捷径,晋江成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茄克之都”。然而在这轮行业深度调整之下,晋江显然也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上。
对于晋江企业来说,融资主要手段是银行、民间借贷及上市融资,但目前这三种途径不仅阻力重重且暗礁汹涌。大部分跑路的企业就是因债务到期无力偿还而致资金链断裂。如今环境,大部分银行最多维持贷款余额不变,对鞋服行业不会新增贷款。
企业有一定规模尚可争取银行贷款,而更多的小微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但利息随银行缩贷而水涨船高,年利息高达30%,在当前鞋服行业低迷和利润大缩水时期,这种融资方式的风险可想而知。20家著名纺织化纤龙头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数百家企业争抢一口饭。
国家气候中心消息,因为“拉尼娜”的到来,2016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冷,甚至网传“可能会被冻哭”。其实,今年冬天可能被冻哭的还有制造业,“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句话几乎成了实业老板们的口头禅。“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在苦苦挣扎......往年也有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这么难过”,这是小编接触过的一位实业企业家的心里话。
“谁的资金链先断,谁先死”,这成为纺织化纤行业的一句咒语。订单量急剧下滑,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联贷联保导致的银行追债现象高发,纺织化纤行业整体陷入困境。继2015年20多家大中型纺织化纤企业破产或停产之后,今年又陆续出现数家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