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面对经济转型挑战,工业化、信息化改造是必然趋势。无锡一棉作为老牌纺织企业,从以往的外向型合作中获得启示,深知调整企业结构、改变生产技术和手段的重要性。告别“十二五”,我国经济渐入“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新目标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无锡,已有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无锡一棉也曾一度被人们认定为“夕阳产业”。但从2000年开始,无锡一棉走在时代前头进行的“两化融合”探索,却最终助力这一老牌纺织企业重新立足江苏制造业潮头。“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11日,“寻访中国智造领跑者——从江苏出发”活动媒体寻访团探访了百年纺织企业无锡一棉,面对提问,无锡一棉董事长、总经理周晔珺这样回答。
周晔珺表示,在2000年建设新厂房时,便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并试行了信息化管理创新,因此,身处“夕阳产业”的无锡一棉才能与新兴行业企业并肩立足于“江苏智能制造领跑者”的行列。
寻访团成员探访了无锡一棉于建于2001年的“智能车间”。在企业传感网和物联网感知生产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下,五百多台生产主机无缝衔接,不停运转。每生产一万个纱锭用工人数25人,是其他纺织厂的1/3,劳动生产效率可见一斑。通过物联网监控,生产质量、设备情况等数据也被不断记录和关联,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作业流程地微调优化,形成了“生产促优化,优化促生产”的良性循环。
“无锡一棉正在摆脱传统产业‘低端、低效’的印象,转变和优化企业生产结构,这一点从我们的用工需求就能看出来。”周晔珺说。如今,无锡一棉对操作人员需求人数连年减少,与此同时,对设备维护保养、技术研发等具有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未来,无锡一棉将引进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加入到企业‘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全球化贸易’的队伍中。”周晔珺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