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提出打造“七大万亿级产业”,时尚产业即为其中之一。如何让服装制造业焕发活力?正如《浙江省时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服装产业将深入实施“电商换市”,鼓励企业加快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尝试离线商务等各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超过九成以上的上市服企都提出了“互联网转型”计划。但是,就目前而言,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鲜有成功案例。现在的汉帛更像服装业的“滴滴”,用高敏的话说就是,通过在平台上引入跨界合作伙伴,打造“共享”经营模式,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化被动为主动。
检视美特斯邦威近年的发展之路,这家行业领军企业进行过许多回“互联网+”的尝试。2011年从上市公司剥离直营网站邦购网,体外培育了两年多时间后,邦购网又重新被上市公司收回,同时启动O2O模式,全面升级旧店铺为O2O体验店。
一年多摸索之后,美邦再次调整定位,开始瞄准服装行业的细分领域、穿搭市场,并且自建了穿搭APP“有范”,将集团线下4000家门店带来的数亿人次的客流和1000万的会员转化为平台用户,并通过向入驻品牌抽点、与卖家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分成来盈利。
多年的探索,目前尚无明显突破。就近年来的持续亏损,美邦创始人周成建最近一次在公开场合曾反省道:“我曾经走了一些错路,把互联网当成使命,花了很多钱去买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钱白烧了。如果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还是极其有价值的。”
一千个企业或许就有一千种“互联网+”的探索。江南布衣去年刚刚开通微信服务号,一年多时间已积累了70多万粉丝,平均每月吸引4万新用户,女装JNBY在微信平台粉丝数量甚至在国内女装中排行第一。
江南布衣对于互联网的运用,除了通过自媒体运营加强消费者黏性、提供线上体验和购物的平台,还在于提升“供应链、存货、物流”的效率,以全渠道24小时的模式提高交易量。“线上、线下的会员一起来把订单变成一个订单平台,全国的平台库存进行共享。”江南布衣一位负责人说。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成熟,私人定制发展势头渐起,在浙江已有雅戈尔、报喜鸟等不少企业正在试水。定制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基本没库存。个性化模式的流程是,消费者先来门店或者在网店下单,订单数据传至工厂,工厂组织快速个性化生产,再通过物流递送给消费者。
“来自于线上线下各个渠道的顾客购买,都会通过数据处理,统一生成生产任务,分配到生产环节。而后通过柔性化生产,完成之后,产品被分配到作为城市服务中心的门店,最后向顾客交货。”李如成说。
还有的企业借助互联网甚至实现了角色转换。曾以代工为主业的汉帛集团就通过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整合,从服装制造企业转型为一站式服务平台。汉帛集团总裁高敏介绍,汉帛以前只是服装产业链上的一个小角色,现在则整合了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部环节。“只要需求提出来,我们就能造出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