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市场呈现股市大宗齐涨格局。股市方面,全球股市普涨。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51%,上证综指上涨2.16%,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0.96%,日经225指数上涨2.30%。全球债市本周收益率维持平稳,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维持非负水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2.51bp。
汇率及大宗商品方面,本周美元指数继续走高,上行0.16%至101.50的年内高位,而人民币贬值趋势持续,本周贬值0.35%至6.9151人民币/美元。美元虽然强势,但大宗商品总体上行,WTI原油期货、国内铁矿石、焦煤、螺纹钢期货分别上涨4.97%、6.14%、3.42%、9.38%, COMEX黄金期货在强势美元压制下下跌2.51%,从全球市场来看,导致本周大类资产表现股市、大宗普涨,债市走平的原因有:

(1)从全球基本面层面看,本周四(11月24日),美联储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承认未来加息理由变得越来越强。早前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不断走高,市场更加认可全球经济“周期归来”的逻辑,黄金价格因此全线暴跌;
(2)从我国基本面层面看,本周周一到周五并无重要的数据公布,因此缺乏明确的利空。从高频数据层面看,房地产销售数据继续萎靡,高炉开工率继续下滑,未见到进一步的经济继续大幅向上力量,因此债市多头反扑,收益率小幅下行。大宗商品方面,环保下的停产带动黑色系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3)从我国市场来看,债券市场经历了连续两周的大幅调整之后,收益率稍稳定下来。配置需求仍是债市的“稳定器”,导致收益率反弹至2.9%左右时遇到较强阻力。大宗商品方面,市场开始形成大宗商品易涨难跌的一致性共识,在加库存和供给侧改革带动下,黑色系继续“疯狂之路”。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
(1)债市依然需要“防陷阱”。从资金利率来看,目前资金利率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未变。本周债券市场收益率虽然稳定且有小幅下行,但回购利率仍维持高位不变,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继续走高18bp,逼近3%。
我们认为,资金利率的提高是央行有意维持紧平衡的结果,而非暂时性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地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在回购利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债市收益率未来仍有回调压力。市场投资者需要格外关注下周公布的中国PMI数据与美国非农数据,或对市场有较大影响。
(2)盈利好转,继续看好“健康牛”。在较高的价格涨幅的影响下,10月企业利润数据继续向好。我们认为,目前虽然经济总量呈现L型特点,但经济结构优化和企业利润改善印证L型拐点已过。我们持续看好由盈利改善推动的“健康牛”。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400亿元,上周净投放流动性6120亿元。本周具体地,7天逆回购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5800元,净回笼900亿元;14天逆回购3350亿元,逆回购到期1000亿元,净投放2350亿元;28天逆回购750元,逆回购到期1800亿元,净回笼1050亿元;3个月国库定存净回笼500亿元。下周将有49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370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80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下周合计净回笼9400亿元。
截至11月25日,银行间隔夜质押回购利率收于2.3449%,较上周上行0.94BP;7天质押式回购收于2.879%,较上周上行17.3BP;14天质押式回购收于3.2981%,较上周上行14.53BP;1个月质押式回购收于3.1194%,较上周上行3.05BP。

本周资金基本维持紧平衡,呈现上午紧下午松的状态,各期限价格不同程度上涨,14天资金由于跨月需求较多涨幅较大。资金面受到汇率和去杠杆双重压力,利率中枢不断上行,但流动性基本无碍,央行维稳意图明显。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有9400亿逆回购到期,到期规模较大,后期将临近跨年,资金面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截止至11月25日,国债方面,1年期国债较上周上行0.36BP,收2.2294%,10年期国债下行2.51BP至2.8650%。关键期限的政策性金融债方面,上行幅度最大的是3年国开债,上行7.7BP,下行幅度最大的是7年期非国开债,下行4.63BP。目前1年期和3年期AA+评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为126.47BP、102.79BP,1年期和3年期AA评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为143.47 BP、120.79BP,其中AA+高于四分之一分位数并低于中位数,其余均低于历史四分之一分位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