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装界,“解构主义”一词变得较从前更常见。解构主义,顾名思义,有着“分解与构成结构”的意思,解构主义一词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可认为是对结构的破坏与重组。下面,由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时尚界的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从何而来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法国哲学家 Jacques Derrid。他最初将解构主义用于文本分析,认为看似规整的文本结构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稳固的中心,也不存在一个终极不变的意义。和结构最紧密相关的建筑业最先拥抱了这个概念,年轻设计师们做出了诸如露出砖头和电线的建筑,同时打破了上下、左右和里外。
解构主义的设计在日本盛行
时装界“解构主义”的代表三宅一生以其“无结构”设计著名,采用直线式、无省道、五分割线的裁剪,比如他 70 年代推出的“一块布”的作品,好似直接把一条毯子披在身上,毫无时尚界长期以来的贴身结构可言。

日本版《Vogue》创意总监安娜-戴洛-罗素(Anna Dello Russo)
渡边纯弥Junya Watanabe、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都曾作为她的时装周街拍战 ,强调解构主义的日系品牌为时装周增添更多鬼魅风味。

有些人认为,解构服装是日本带来的,只有日本式的解构才是解构。但我认为,欧洲七十年代的反时装运动造就了不同于日本的西方早期解构风格。随后,他们彼此影响,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解构风格。


解构主义显然已经席卷全球。当这种不讲究线条,不符合常规的风格不断被认知,还吸引了众多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品牌过分追求出其不意的效果,牵强解构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2015 秋冬系列的 RickOwens 就引起了争议,这个小众独立式品牌一直被贴着“黑暗,不拘一格,搏出位”的标签,但遛鸟话题和金箔的未来战士面罩快要让人忘了品牌的本质。

还有之前推送过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业内习惯称他为“解构怪才、解构主义大师。马丁·马吉拉 一向以解构及重组衣服的技术而闻名,他锐利的目光能看穿衣服的构造及布料的特性,如把长袍解构幷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旧袜子造成一件毛衣。

结构主义大师乔治·阿玛尼 09 春夏系列,利用垫肩塑造完美肩型,收腰设计突出腰臀曲线,被 Vogue 评价为:“特别注重从身体的立体角度去设计,如同给一座建筑物进行包装一样。”

现今的解构并不仅仅是破坏,更重要的是重组与构成,服装语言的纯熟,解构技法的多样,使得服装结构更加具有可捉摸性。
一件结构被打破已经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构服装,而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性才算是解构服装。

解构主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时装分支,一度还有占据主流的架势。看腻了各种中规中矩的时装,解构主义更像是拯救时尚圈审美的一把利剑,我们需要它时不时的提醒我们,美有很多种。现在,虽然越来越多的很多品牌在设计中加入了解构理念,但是这只存在于局部,或者只在细节处体现。
解构服装有这些特征:

1、解构服装用倾斜倒转、弯曲波浪等表现手法。

2、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

3、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

现在是人们穷尽表现自我的时代,服装的精神性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加自由。这些看上去夸张奇怪的衣服并不是在反抗某类服装定义,是以不激进但是热情的方式探索一条服装的新的道路。其实,我们甚至可以自行完成一场关于服装的解构,过程很简单,把你的针织开衫倒过来穿吧,领部朝下,试试看,每个人效果都会不一样,这是真正的解构主义精神在闪闪发亮。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中国纺织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