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市场容量巨大,较全面市场经济化的一个行业,90%以上为中小民营企业,即互联网称为的“小B”,有着天然的互联网化的优势特点。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2016年9月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纺织工业约有4万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占比约10%,2014年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7651.92亿元,纺织工业的总从业人数约975万人。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变化,面料B2B交易平台对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冲击,下面,跟随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详细内容……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循环,经济高速成长的时代已经远去
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内竞争激烈,市场低迷。在全球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与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得纺织行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采购格局,渐趋分散。近几年,中国在美、日、欧三大市场的占比,持续下降,国际采购分散化趋势开始显现。全球化红利正随着区域贸易协定的快速增多而稀释。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升级,即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高收入阶层带动的个性化消费快速崛起,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互联经济与传统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国内市场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市场需求正开始由关注产品向关注体验过渡,由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由二八经济到与长尾经济共存转变,这为更多的“小、精、专、特”的面料和服装小B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网络分享经济,快速崛起。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达6.2亿人,手机网上支付规模为3.58亿人。
中国庞大的网络经济规模,为B2B2C性质的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市场潜力和创新平台,D2C、C2B、B2B等分享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逐步商业应用,虚拟和现实交互的商业4.0时代,正在逐步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
传统的营销沟通模式从AIDMA模式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AISAS模式。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对市场、品牌、渠道的认知都要立体重构,才能与时俱进。
移动互联网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的风潮与趋势
自2014年至今,纺织行业的B2B布局,已经初露规模。布局覆盖了整个纺织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中主要集中在棉花和蚕丝;中游大部分集中在面料和坯布,且这一部分投资活跃、企业众多,从服装业的设计师切入面料交易市场;另外还有各类的政府背景的综合类企业;再有,从终端覆盖服装流通为主的交易平台;还有涉及产业供应链整合的平台。
面料B2B平台能优化行业供给结构、提升供应链效率
据悉,九成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存货过亿元,即32家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有28家公司的存货过亿元。截至2016年4月5日,32家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自2011年至2015年的5年中,存货总额逐年上增,分别合计为185.88亿元、193.49亿元、202.59亿元、210.51亿元和222.09亿元。从2011—2015年的存货增长率为19%。
市场上供应的面料产品,中低端同质化严重,但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对信价比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造成行业大量库存的主要矛盾之一。
通过互联网释放的市场需求 打破并重构陈旧供应链
对于快反应品牌和批发品牌及淘品牌等的开发流程,相比正规服装品牌开发过程,其工作节奏是“短流程、动态柔性、多元多头”,传统生产链和供应链是难以满足其“快速和多元”的需求,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恰好能促进新型供应链和生产链的形成。
与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小批量智能生产结合的新供应链结构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促使产品更有效率的流转。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未来供应链的特点应该是“短、快、特”的可灵活调动,多头配合的供应链。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导致纺织“短流程、个性化”生产工艺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之一,比如“数码印花、小型智能服装加工流水线和针织一体成型技术”。
现有服装供应链过于沉重和落后,无法满足独立设计师和小规模服装品牌及快反应品牌的生产节奏。通过合理分配工厂资源、减少每单产品量,使得产品生产和更新可以更加快速敏捷,以适应服装行业细分市场和“小而美”品牌发展的需求。在柔性供应链体系下,品牌商可以将大订单拆成小订单随时交付生产商生产,为特定SKU获得缓冲时间。而柔性供应链的实现,无法离开智能生产、互联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的支撑。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