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2年历史的英国百货公司马莎,在仔细核算了海外市场的盈利情况后,于11月初做了一个决定:关掉其在中国内地市场所有10家实体百货店。这已经不知道是今年第几次听到外资百货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了。外资百货撤出中国不少,中国本土百货的日子似乎也同样不好过。
据世界服装鞋帽网了解,去年中国百货、超市共计关店138家;而最新搜狐财经统计,2016上半年,中国14家企业共关闭百货、购物中心15家。
其实,百货在市场上败走,这个现象不止发生在中国,感觉全球的百货业在这一两年间都进入了衰败期,无论是国资、外资,大中小型的百货似乎均不能幸免。
日本

从今年年初起,日本的百货店行业就面临着消费低迷和奢侈品销量下滑的难题,多家大型百货店运营商选择关闭地方门店,将有限资源集中于城市门店,日本的百货业选择了大规模的战略收缩。
据世界服装鞋帽网了解,2001年,日本百货店市场规模就达8.6万亿日元,但是到了2015年,日本百货的市场规模却缩小至6.2万亿日元。
英国

文章开头提到的英国百货公司马莎关闭了在中国的10家实体店,其实,这只是玛莎关店计划的一部分。此前,玛莎曾经宣布,今年将关闭约30间英国境内的实体店铺及53家海外分店,包括中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等国家。
无独有偶,今年8月,英国居家店(BHS)正式宣布倒闭,今年8月28日,著名的BHS关闭了其最后一批的22家连锁店,从此,这家有着88年历史的实体商店彻底从高街消失,在全盛时期,在全英国,BHS有150多家分店。
美国

美国著名的梅西百货在2015年关了14家门店后,在2016年已关超30家店,涉及到加州、纽约、德州等多个州,目前梅西百货在全球关店达到100家左右。可能很多人看来,即使美国百年老店梅西百货关闭约占总数15%的百家门店,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在当前这个环境下,这个百年老店还是不得不“断臂求生”。
美国的希尔斯百货,2015年就关了235家店,这曾经是美国最好的百货之一。成立于1893年的希尔斯百货,在其诞生后的近一百年中几乎是美国民众的唯一选择。2016年,截至今年4月底的业绩显示,希尔斯百货亏损已扩大至4.71亿美元,销售同比跌7.1%。
法国

虽然法国的百货品牌没有大规模关店的情况,但是其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中期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7亿欧元下滑至16亿欧元,录得5.9%的按年跌幅。目前集团在法国共有57家老佛爷百货分店和4家LeBHVMarais百货,进一段时间,老佛爷的消费一直为负增长状态。
据世界服装鞋帽网了解,未来5年内,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3将被淘汰。很多人喜欢把实体零售的寒潮归为电商冲击。据商务部统计,去年我国网购销售额高达3.23万亿元,海淘约1万亿元。以天猫的双十一为例,2009年的销售额尚只有0.52亿元,今年已经一跃至1207亿元。且网购商品主要是家电、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而这些都是实体店销售的主要品类,网购确实分流了实体店的部分消费。
可是,电商们纷纷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
有些人认为,百货行业全球性的衰退,主要还是百货业态自身的原因。一般来说,百货类型的商场面临着体量过小、业态单一、门店孤立、停车不便等不利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实体竞争中,自造的大型商圈并逐渐培养起来较为困难;而定位高档的百货,受奢侈品和高端消费迅速萎缩的影响下滑幅度更大;再加上百货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经营调整不到位,同质化竞争严重,最终只能靠大量闭店“断臂”自保。
其实,百货店是销售人员和顾客相遇的场所,相较于电商网站,实体空间是百货店的“宝藏”。
在日本,今年5月,在大阪枚方市开业的“枚方T-SITE”被很日本百货业内人士认为是取代百货店的新型业态。

枚方T-SITE是CultureConvenienceClub公司(简称CCC)开设的第三家综合商业设施,前身是2012年关店的近铁百货枚方店。与传统的百货店不同,CCC在能消磨时间的书店、咖啡、儿童游乐空间等方面颇费心思。CCC以旗下的鸢谷书店和影碟出租店TSUTAYA为核心,配备咖啡饮食、杂货、服装、美妆等品类,及英语会话教室、供小朋友免费玩耍的室内游乐空间;此外,还引入三菱东京UFJ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认为,百货店既不是折扣店,也不是专门商品店,其所能提供的价值,本就不是“物”,而是购物体验。
近几年,在零售生态中也单身一种新的理念,叫零售社交,消费者们已经不仅仅把商店看做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更多的则是社交场所。这种零售社交连电商同样不敢轻易忽视,支付宝前段时间推出备受批评的“校园日记”,也是电商迫切建立“零售社交”的一种行为,只是由于支付宝方面有些急功近利导致项目的暂时终结。
百货行业的持续性衰败,目前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零售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实体零售会变革,但不可能会消逝。
更多精彩报道,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