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已相互连接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谁都不可能独立单独实现发展。现今,几乎任何工业产品都不可能脱离全球价值链而制造出来。可以说,一个包含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且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基础。而在这个全球市场中,中国以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约三成贡献率和最大的贸易份额,成为无可争辩的第一动力。然而,15年来中国兑现了加入WTO时几乎全部承诺,却仍然有些成员公然宣布将违反中国加入WTO时所签订的协议,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规模变化的背后,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改变。15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不足40%增长到超过50%,“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接受投资”的格局转变为相互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渐走到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央。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品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市场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可以说,离开中国的推动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不会有生命力。
所谓“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真实意图在于对中国发起所谓“反倾销”调查时,仍然采用“第三国市场”同类产品售价作为参照,而非采用中国市场价格作为参照,以此向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但这样做,受伤害的实际上只能是这些国家自己。如今,全球市场有约1/3种类的商品,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中国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种类数量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半,并且大多数是中高端产品。在这样的世界市场上,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会导致什么后果?显然,几乎不可能是这些国家希望的那样保护了本国的同类产业,而是进口商采用“绕路”的方法,经由其他国家转口来规避高关税。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存在多种“逆全球化”因素,但全球市场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今年,G20杭州峰会出台的《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已经给全球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促进服务贸易、增强贸易融资、制定贸易景气指数,以及促进电子商务来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才是通往经济繁荣之路。而搞贸易保护、建“贸易小圈子”、抵制多边贸易体制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终将被全球市场的洪流所淹没。
15年间,“入世”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市场的拥抱,以及市场对中国的认可。据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相关谈判时,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在对计划和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不断深化,正是中国践行市场经济道路的最好例证。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守条约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接轨的阵痛可想而知,但中国在履行承诺方面堪称表率。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面下调关税,到2010年1月1日,关税总体水平由此前的15.8%降到9.6%,所有产品的降税承诺履行完毕,甚至还逐步取消了400多项非关税措施;贸易投资方面,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外国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华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可以向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如果说中国企业15年来经受住了“与狼共舞”的冲击,中国市场和政府也经受住了“引狼入室”的考验。可以说,在接受国际规则、融入国际秩序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随着市场准入与开放程度显著提高,机遇与发展也因此不期而至。“入世”15年,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约7.6倍,进口额增长了近6倍,从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需求”愈发显得耀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连续3年高于GDP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逐渐提高。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为1.2亿人次,境外消费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超过13%,堪称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想要了解更多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的报道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