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电商飞速扩张时期,零售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随着红利消退,市场稳定,两者产品价格差距缩小,以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成为行业公认的风口。近日,科技产品分销商伟仕控股宣布,将依托此前在产品分销方面的优势,试水新零售业务。
从公开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市场变化时最真实的现状,2002年,伟仕控股上市,当年营业额仅为16.34亿港元;2012年,伟仕控股营业额一路飙升至370.98亿港元;随后,营业额增幅逐渐放缓。
伟仕控股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李佳林表示,2012年后是互联网电商发展最快、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的时期,公司为适应市场变化也对业务进行调整。
当时,伟仕控股的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级客户和企业级客户,既在零售渠道直接销售产品,也对产品进行代工再整体销售,为避开电商锋芒,公司对互联网电商的产品进行撤退,加大企业级产品的增长,企业级产品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收入占比达到30%-40%。
以3c产品为例,2010年以前,笔记本一直是分销商稳定的利润来源,2012年以后,为应对电商对笔记本电脑销量的冲击,伟仕控股改变计划,控制相关产品采购,加强库存管理,而有些分销商却因为按照传统节奏在笔记本业务上大量压货、造成损失。
李佳林也指出,大型电商发展进入平稳期,度过了乱杀价的混乱竞争阶段,站稳脚跟的大型电商都有固定成本,不能再随意降价,新电商也很难在既定的市场格局中找到新的立足点,电商价格趋于稳定,线上和线下产品的价格差距缩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39.1%,但比起2014年同期下滑近10个百分点,当年的“双十一”期间,全国网上零售额占全年比重的3.0%,较2014年仅上升约0.1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发展已走向趋稳。
今年10月份,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表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属于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
“我们决定将之前撤退的那部分产品再捡起来,重新推出零售业务。”李佳林表示,伟仕控股接下来会将线上线下渠道完全打通,目前已在北京开设两家零售店,未来计划3年内开设超过1500家门店。
而对于实体店较之电商会提高企业成本的观点,李佳林认为传统渠道的流通成本并不高于电商,“电商的人员成本非常高,电商高管的人员成本可能抵得上一个门店;另外,有一些新技术应用产品,诸如VR等需要通过门店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瞄准新零售业务的还有很多大型电商。2015年8月,阿里斥资45亿美元入股电子产品及大家电零售商苏宁云商(002024,股吧)集团,当月,京东以43亿战略入股永辉超市(601933,股吧)10%股权。
分析发现,难以攻克的代理渠道是令大型电商出血的重要原因。
李佳林认为,当电商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代理商的货源优势逐渐显现,“伟仕控股的优势在于,一是产品多、价格低;二是拥有线下物流体系;三是在全球拥有多家合作伙伴;四是公司成立多年来对商业的深刻理解”。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