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组织召开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暨复制推广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政策通报会。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同志发表讲话并提出要求。广东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同志到会指导,深圳市经信委、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市场监管委、深圳市国税局、深圳市地税局、深圳海事局等7家单位先后介绍了所在行业领域的制度创新情况和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落实情况,招商局集团等150余家企业和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
2016年,各行业各领域制度创新工作成效不断展现,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和经信委、交委等部门的积极推进下,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的贸易便利化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一步升级,初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
在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成功试水,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金融平台建设不断加快,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市场监管委、经贸信息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放管服”、“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自贸制度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国税、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税务”全面发力,减免企业税负逾6.6亿元,形成节余资金循环的内生性优势;在法制办、前海法院、检察院的有力支持下,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行,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2016年,制度创新促进了片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制度创新成果引领发展潮流。全年片区新注册企业53088家,累计注册企业124560家,注册资本68547亿元,均高居全国各自贸区第一。据初步估算,2016年,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38%,超额完成12%;税收收入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55%,超额完成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70亿元,同比增长38%,圆满完成年初设定目标;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537亿美元和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和70%,超额完成76%和52%,分别位居全国各自贸区第一和第二位。前海蛇口片区作为全市乃至珠三角区域最核心、最浓缩的引擎作用不断凸显。
相关链接:
自贸区内创新型利好政策的扩围正体现了中央设立自贸区的初衷:不在于特殊化、特例化的“政策洼地”,而在于探索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制度高地”。所谓“政策洼地”,是指借助特殊的优惠政策,或者在特定领域、特定区域内取消某些限制,以形成区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的确,依靠单纯的税收优惠、权力下放等特殊政策,有可能在短期内吸引大批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带动效应,取得较快发展。
但是,“政策洼地”往往容易吸引大量的“搭便车者”,甚至“政策套利者”。这类参与者并非为了创新发展而来,而是盯住了“短期利益”。一旦这类群体数量激增,不仅政策失去本意,挤占了真正有志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资源和动力,还有可能让区域发展陷入短视化、产业发展过度集中,甚至积聚经济、金融风险。
而打造“制度高地”的不同点在于,政策红利并非集中释放,也不是企业“等、靠、要、蹭”就能得到的。而是制定政策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可以推广和复制的经验。上海自贸区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各界对于改革的力度和进度普遍较为乐观。但是,随着改革逐渐深入,也不乏认为进度较为迟缓、未能触及深层次改革的声音。对此,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改革渐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改革的阻力往往在于两点:一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二是如何妥善应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集聚。
如果前者成为推进不足的主要原因,那么改革很有可能止步不前。而观察区内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上海自贸区的渐进改革当属后者。实际上,3年来,在求发展与控风险的平衡上,自贸区内进行了多元化的审慎尝试。但必须明确,任何一项创新性政策的落地,都并非一纸文件那么容易。
每一次创新都需要配套性的支持政策、风控措施以及企业内部系统对接、业务培训等多个流程的配合和调试。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例,依托其建立起的“电子围网”的涉外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正是开放、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配套性措施,具体包括分账核算体系、跨境资金流动内在调节机制和跨境流动性逆向调节机制。
其二,改革成果是区域独享,还是力求惠及更大范围?上海自贸区是先行者,而非特惠区,这是在政策初期就已经明确的。因此,自贸区内的政策不仅要因地制宜,也应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尽管并无包治百病的良方和所有区域都适宜的政策,但其改革的影响绝不限于一时一地。
时至今日,第二批、第三批自贸区扩围都已顺利推进,我国的自贸区已达11家。这表明,在上海自贸区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以自贸区为排头兵,我国“深水区”改革正在全国铺开。
从具体政策来看,上海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贸易便利化等经验已经向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而此次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外开花”也体现了谨慎试点、逐步推广,让制度性红利覆盖更大范围的思路。因此,上海自贸区在推行改革政策时趋于谨慎,而非冒进。总之,面对改革,与其追求“大、干、快、上”式的速效成绩,不如脚踏实地,正视改革的困难,平衡发展与风险,稳扎稳打推进,唯有如此,才能让自贸区的经验推向更广阔的地区,让红利惠及更大范围。
更多相关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