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虽然距春节只有10天左右,大部分在疆的内地棉纺织厂、贸易商的采购人员已踏上返乡路,郑棉主力合约也在15000元/吨的位置上有盘整企稳的趋势,但北疆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部分棉花加工企业仍积极报价出售剩余机采棉,“双28”、“双29/双30”毛重疆内监管库提货价分别为15100-15300元/吨、15500-15700元/吨(少数厂家“双30”报价15800元/吨左右,但几乎没有成交量)。
目前一些棉企剩余棉花5-10批,数量不大,并不打算长时间占压资金,有的棉企在1-2月份有还贷还融资款的压力;另一些棉企对3月6日启动的储备棉轮出、2016/17年度外棉集中抵港交货及中美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加剧。石河子某监管库表示,1月上旬以来汽运出库数量不断下降,降温降雪、内地企业提货减少及公路运费居高不降是主因。

一些轧花厂反映,1月上旬以来疆内棉籽、短绒等棉副产品一直处于滞销状态,棉花加工企业在棉籽下跌、皮棉弱势企稳的夹缝中生存。首先,河北、山东等内地榨油厂和短绒厂采购人员撤退,成交量迅速下滑。疆内为数不多的几大油厂大幅“压级压价”,毛棉籽(13%-14%水份)的交售价跌至2.52-2.55元/公斤(轧花厂上车价)。

其次,近三个交易日CF1705合约从15500元/吨高点跌向15000元/吨,而套保的外商、贸易商现货报价参考期货,报价随之振荡回调,棉企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令其进退两难;再次,今年国内棉纺织厂大多“放假晚,放假长”,节后复工、开机时间相应延后,因此下一轮原料集中补库很可能要到2月下旬,一些资金压力大、对2017年上半年棉市不看好的棉企甩货的预期较强。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国皮棉加工率为96.6%,同比上涨3.5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加工率为99.3%,预示了当地皮棉加工已经基本结束。新疆皮棉加工总量超过了393万吨,按照以上的加工占比计算,2016年新疆棉总产量达到了396万吨,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流失的棉花,2016年新疆棉产量达到400万吨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由于内地皮棉交售、加工进度较慢,综合计算新疆和内地皮棉未出售量将超过200万吨,后市压力不小。新疆某监管库表示,近期新疆优质棉和低质棉销售进度较快,而皮棉质量处于中游水平的销售较慢。因此预计在剩余的皮棉中多数质量可能处于中游。眼下纺企备货随用随买,加之还有近十天就将迎来春节,特别是距离2017年储备棉轮出的时间越来越近,如果2月份棉市购销市场依旧没有较大起色的话,后期待销的皮棉承受的价格压力会很大。
想要了解更多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的报道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