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毒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儿童用品领域安全事件频发,刚刚过去的毒疫苗事件,更是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从食品、辅食还是童装玩具,家长们都开始注重儿童用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近日,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流通领域对标称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天津等8个省、直辖市25家企业生产的25个批次儿童服装商品开展了质量抽检。结果显示5批次不合格,其中宇光田朵、吉亮点上黑榜。
据了解,抽检依据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及经备案现行有效的商品明示执行标准,重点检测了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异味、纤维含量、商品使用说明、缝纫强力、燃烧性能、附件要求、绳带要求等14项指标。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使用说明、纤维含量、pH值指标不合格。
据悉,对本次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儿童服装,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已责成相关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消费者如发现经营者继续销售不合格儿童服装的,请及时举报。
相关链接: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于童装市场的品牌化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的童装市场逐渐向集约化的方向靠拢。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进,各大服装企业纷纷进入童装领域,童装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角力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在此环境下,森马集团旗下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以及阿玛尼童装都爆出质量检测不合格的问题。
《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出台,更是为童装行业的发展设立了行业标准,也加强了对童装产品的审查。这样一来,那些缺少资金持续投入的小规模童装厂商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者,由于童装父母的购买者都是80、90后人群,这一部分群体对于童装的时尚设计感更加看重,在强调质量的同时对于童装品牌流行元素的引入程度也较为在意。因此,在消费者决定市场走向的格局中,童装企业要积极寻求突破,迎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调整自身战略以免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购物变得日益普遍,已经成为妈妈们购买童装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从2011年至今,在线母婴用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符合增长率达到15%,预计2018年将会达到8000亿的市场规模,而在母婴用品的在线消费中,童装的占比达到30%。因此,电子商务也是未来童装企业重点发力的领域。
同时,随着一线城市的童装市场基本饱和,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三四线城市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童装品牌走向周边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要了解更多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的报道吧。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