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什么?我想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必须要弄明白的问题。教科书对“会计”的学术定义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实这个概念有一个前置的背景,那就是“经济活动”,没有经济活动作为基础,会计就是无源之水;那么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济活动,但是这些“不同”的背后总会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如此提炼出了“会计”这个概念。会计研究的范畴必须能够以货币来计量,凭证是经营活动留下的证据表现,专门的技术方法特指复式记账法,一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也正是由于单位的不同,才会有政府会计、企业会计和NGO会计等不同分类。不难发现,会计其实就同“分类学”类似,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断细分归类,直到能够发挥其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为止。
那么学习会计的流程应该如何?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先将厚书都薄,再将薄书读厚。具体而言,针对没有会计基础的入门学习者,建议先从会计基础开始学习,切忌上来就啃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教材(以下简称“CPA会计”),那样会使你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因为CPA会计是默认你已经懂得了会计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编写的(尽管CPA会计的第一章是专门介绍会计基本概念的,但是我相信初学者看完之后是不知道在说点什么的)。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我相信是部分同学有些困惑的问题,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如何考研的文章中提到过,应该选择国际一流的教材。但是这个观点针对会计学科或许是不适用的,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如果你未来准备在国内混的话,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先学习好中国准则,如果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国际性的,那么国际准则(IFRS)和美国准则会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国内的教材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并且中国准则正在不断的同国际准则趋同,我相信,只要你不断保持知识的更新,追踪中国准则的发展,有意识的进行不同准则之间的比较学习,精通各类准则将不是难事。
初学者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多是以制造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为主来进行讲解,其中又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重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会计教科书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二来是制造业企业的流程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全面复杂,编写者的初衷是学好了制造业,对于其他行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然而根据我毕业后工作的体验来看,要想做到行业间的举一反三不是一件易事,下面两幅图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行业分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这样两个工作,第一选择你感兴趣的某两个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推荐制造业业同金融业进行比较);第二选择你感兴趣的某一个行业当中的不同企业(推荐金融业中的券商股和银行股进行比较);对比它们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无论从报表的内容还是披露的重点都会有着重大的差别,这就是隔行如隔山。
我们上班赚钱就是为了养家,但你看有多少人以上班为理由不往家里打电话了。上班赚钱就是为了找媳妇、嫁男人,但多少人以上班忙为理由,没有时间去社交。这才是真正的舍本逐末啊。不管你在职场做什么工作,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对所爱的人最好的报答。因为,一旦你身体不好,受罪的是最爱你的人,他们不得不夜以继日的照顾你。所以,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没空也要找空去锻炼身体。锻炼,只为健身,不为减肥。作为一个资深HR,也有一些困惑,她说起有次在一个财务主管的面试,应聘者最后对她的问题显得有点不耐烦,甚至对于一些相对隐私的问题也拒绝回答,并且也带有异样的眼光看她,明显怀疑她的专业度。关于专业度,HR其实入职门槛并不高,很多人是半路转行或者正在兼职,有的人对面试者的隐私刨根问底,其实并不能帮助他们判断。其实这是HR在企业角色和职责上的问题。很多人对HR没有好印象,各种罚款,规章制度、扣押工资等等,其实大部门HR都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更多相关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