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品牌集合店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品牌集合店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时尚,据统计,2015-2016年,我国有上万家鞋服品牌门店关闭,但是,国内外鞋服品牌集合店正在加速模式扩张与转型,并取得了持续的销售业绩的逆势增长。
业绩逐渐回暖
品牌集合店具有多种品牌汇集,为顾客提供多种风格多种场合的选择,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各种不同需求。
品牌集合店在欧洲早已兴起。近几年品牌集合店也逐步进入到中国市场,最为中国内地顾客熟知的当属连卡佛集团和香港IT集团。之所以吸引人,首要的原因就是顾客来到这里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品牌,不管是一线大牌还是小众品牌,在这里应有尽有。
成立于1988年的I.T是香港最具规模的时装品牌零售店之一,是众多明星必到的潮流圣地。它开的每家店,都走的是复合式的品牌旗舰店路线。其旗下既有自己的品牌,也有从世界各地网罗来的代理品牌。
与IT类似,采取买手制的中国连卡佛百货式精品集合店,是亚洲首屈一指的专门店,面向大中华地区销售品类繁多的设计师品牌,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鞋类及配饰、珠宝、化妆品以及家居时尚用品,把多个品类或品牌的产品集合在一个店铺内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公司表示,中国消费者购买模式正在逐渐回流,其中中国新兴品牌、运动休闲品牌在当前零售环境下录得不错的业绩,公司持续看好大陆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零售时代下,消费由物质需求走向精神需求。品牌集合店具有多种品牌汇集,为顾客提供多种风格多种场合的选择,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各种不同需求。与单一品牌的店相比,在品牌集合店,顾客可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应该说品牌集合店的商品是相对多元化的。
集合店“舶来品”效果如何
有别于买手制的多品牌集合店,目前国内品牌沿用较广泛的一种,是将旗下各个子品牌放入同一家门店内销售的大型集成店。
近年来,传统鞋、服装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也都走上了转型之路。面对国际买手制品牌集合店业绩纷纷回暖,国内鞋服企业也纷纷看上了集合店这块肥肉。有别于买手制的多品牌集合店,目前国内品牌沿用较广泛的一种,是将旗下各个子品牌放入同一家门店内销售的大型集成店。目前,大众所熟知的除了鞋企百丽的MAP、星期六的SATURDAY MODE、达芙妮的Walk&meet等外,服装品牌集合店如今也成为一种潮流,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太平鸟等纷纷开始试水。
业内人士表示,将自己旗下的多个子品牌放在一个店内销售,不仅能够提高实体门店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集合店的开设也满足了新零售的需要。
而从集合店的开店扩张上看,效果确实还不错。太平鸟在2016年的报告中显示,品牌集合店已开至18家。2017年计划新开门店约为600家,并推动设立核心城市的品牌集合店。
作为国内设计师品牌领域较早试水集合店的江南布衣,店内集合了旗下高端女装LESS、男装速写、女装JNBY、悖论集和去年底新推出的JNBY HOME5大品牌。
江南布衣城西集合店店长方永永曾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会选择尝试做集合店,很大程度是想借此打响品牌的知名度,因为很多顾客是进店才知道,江南布衣旗下原来有这么多的品牌。而相比于之前的单店模式,这确实带动了旗下一些子品牌的业绩增长。同时,开设集合店也是顺应市场的变化。服装正在经历低迷期,前期的关店潮也促使一波企业进行了门店的调整升级。
有些品牌集合店只是简单地将企业旗下品牌汇集在一起,简单粗暴地拼凑、填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每个品牌都是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顾客,如果不好好运营,就会出现冲突甚至矛盾。到时候就会出现左右手互搏的问题,并不能达到1+1>2的效果。
鞋服企业在历经关店潮、去库存等调整后,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不少品牌企业在营收、净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了开品牌集合店的决定。加上品牌企业在运营能力方面的薄弱,赔本赚吆喝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大规模投入与最终效益能否匹配还有待定论。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