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专题 > 监管层陷入“本领恐慌”危机 中国股市从来没有体现“人民性”

监管层陷入“本领恐慌”危机 中国股市从来没有体现“人民性”

许多企业连发债权的资格都没有,却在“加大直接融资”的的口号下,把多发新股作为融资的主要形式,一年数百家新股涌向股市,这样的股市怎能不频频发生危机?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本周一大盘再次暴跌,尽管随后几天出现了反弹,但结构性分裂继续加剧。本周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证监会党委学习会内容的通稿透露出两大亮点:“证监会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体现”。

  这是刘士余主席上任后,并且也是27年股市历史上,监管层首次自揭监管工作的“两大症结”即“本领恐慌”危机和未能体现“人民性”。在此,就这两大症结画画像。

  股市危机和股灾至今无解。在全球股市连续8年大牛情况下,作为全球“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下的中国股市,却连年熊冠全球。体现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国之重器”——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中国失灵。并且至今问题成堆,积重难返。这确实该让监管层产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

  误读了“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含义。为了避免间接融资比例过大而导致银行贷款风险,国际金融界都强调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如美国直接融资比例占总融资的70%。但问题是,监管层对“直接融资”的含义理解错了。美国的直接融资中,接近90%是发行债券,是要还本还息的,而通过股市直接融资的比例只有不到20%。哪怕是在美国连续8年的大牛市中,每年发新股也不到150家。

  但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层,不仅害怕间接融资的风险,而且连直接融资中的发债券给企业融资的方式都不愿意,害怕要还本还息和造成坏账。于是就把风险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既可以方便地圈钱、又不用还本还息、也很少给予红利回报的大量发新股,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午餐”。

  搞全世界股市都罕见的扩容大跃进。有200年历史的的美国股市,至今只有股票3700只,而只有27年历史的中国股市,却有了3200只。照理,在发生了罕见股灾后,救灾是第一任务。在熊市中,理应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新股应该缓发、少发,让股市的制度和机制能够完善起来,机体能够逐步调理和修复。

  然而,2015年和2016年,每年发行新股只是247家和227家,但2017年上半年,新股的数量就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为史上扩容速度之最。监管层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力和投资者亏损累累的事实,用新股发行常态化,作为扩容大跃进的代名词,还违背起码的金融常识。

  错误地提出“金融去杠杆”。今年4月,银监会主席新官上任,就急于建功立业,提出“金融去杠杆”。一周内就发了25个去杠杆文件,随后保监会、证监会也竞相展开“去杠杆”比赛,限时限刻地清查委外投资、通道业务、理财产品、资管产品等,导致了股灾4.0版爆发。

  幸亏政治局会议及时加以纠正,提出“要防止处置风险发生的风险”。上周末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再提“金融去杠杆”,而以“经济去杠杆”代之。“金融去杠杆”的提法,本来就是十分荒唐。所谓金融从来就是要加杠杆的。尤其是当危机来临时,更要加杠杆。

  例如美国解救金融危机时,相继推出了QE1、QE2、QE3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时营造股市的长期牛市,恢复人们的信心,才得以奏效。只是,在杠杆率过高时,要用稳妥的、渐进的方法适当降一点杠杆,而绝对不能去杠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重失察、失责、失职。新股质量越来越差,粉饰造假上市不断,上市后业绩变脸频现。今年一季度,就有34只新股业绩亏损。

  新股上市后,就迫不及待地高比例再融资、盲目投资,甚至通过向海外投资转移财产。新股上市后,大量资金闲置,脱实向虚。如从2016年以来,270家上市公司购买高回报的理财产品,金额达1.07万亿之多,占新股筹资的56.6%。其中8家上市公司耗资100亿以上。

  新股上市后,很多公司大股东不思进取,只想着制造题材、搞高送转、拉高股价、再融资。然后就是坐等解禁期一到,就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今年上半年就有781家上市公司、2278次减持股份,共抽取962.6亿元,占上半年IPO总额1253亿的76.8%。

  新股上市后,流通的只是一小部分,股价必然高企,其3倍或9倍于流通股的大小非,在1年和3年后,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向市场,让上亿散户越套越深,财富不断缩水。拥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国家队,一再把中小投资者作为对手盘。

  例如,去年创业板高峰时,国家队高位获利出清了中小创股票。随后在南车北车合并、中字头股票暴炒时,国家队在高位获利了结了中字头股票。今年4月,在雄安概念股连续6个涨停板的高位,国家队又获利了结了京津冀的股票。

  于是,国家队在去年仅亏5%、今年一季度已经盈利的基础上,二季度又获利784亿。再加上网下巨量配售新股的丰厚利润,使以救市为使命的国家队,不仅早已解套,而且获利不菲,不断地割中小投资者的韭菜。

  国家队救市仅流于形式,粉饰太平,而陷广大中小投资者于更大的苦难。虽然现今上证指数已收复了3200点。但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持有的1800只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中小盘股票,比2016年2月2638点时的价位还要低。违背市场自由交易原则,违背裁判的公立立场。

  对市场该炒什么、不该炒什么,应该体现自由交易原则,监管层不该做窗口指导。实际却是:不断进行强大的舆论指导,反对中小投资者对小盘股、高科技股、高成长股、资产重组股的风险投资、投机的偏好,不准“炒小、炒新、炒差、炒题材、炒概念、炒重组”等,强调买大盘蓝筹股、买50指数成分股。

{page_break}

  其结果,就导致了“漂亮50”和“要命3000”结构性分裂,使早已亏得惨不忍睹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所持股票,一次又一次地被腰斩,跌幅70%—80%的中小创股票比比皆是。市场强烈要求建立的集体诉讼制度,迟迟没有下文。市场充斥着造假和信息欺诈的公司,其违规被查后,上市公司违规者最多罚款60万元,而吞进的巨额利润却不再吐出来。

  由于没有集体诉讼制度和经济赔偿,致使上市公司违规越来越胆大妄为。即便宣布退市的公司,监管层也仅是一纸命令而已,而没有对如何让造假者、违规者去赔偿中小投资者作出制度安排,广大投资者始终是违规者任意宰杀的羔羊。

  有时候制度的改变会从根本上带动市场产生化学反应,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争吵本身有利于市场进步,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有一点改革,就是证监会能够保持足够的中立性,就是让股价受到行政干预要尽量的少,目的性也要降低,诸如融资目的,市场主导的股市和央行主导的银行是完全不同的。既然中国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者,就应该明白,负面情绪能够主导市场走向极端,而财富效应有时候能够达到繁荣。

  诸如好的预期能够带来融资,带来品牌形象的提升,而这些又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又能继续带动预期的提升,股价的上涨。但是相反,如果管理层暗示如今的股市某板是有风险的,价格下跌,资金进一步减少,融资下降,产品滞销,名誉受损,那么就会产生戴维斯双杀,价格业绩下降最后都会强化预期,这恐怕也是创业板下跌的原因之一。

  所以有人呼吁由来自券商的老总做监管,因为管理银行和管理股市需要不同的风险处理方法,银行防止风险靠降低杠杆,属于风险厌恶型。而股市防止风险靠提升信心,属于高风险偏好。那么股市的融资怎么办呢?遵循自然和市场法则,做空机制经常被当做毒药,若是想让市场主导,还真少不了。只是若这些做空机构做空了国有企业,你算他有罪还是有功?抓还是不抓做空机构?

  当股灾跌到4.0版,广大投资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近期一些抱团取暖,炒上证50指数的人,却放出了新的论调:“今后,中国股市只有上证50指数(50只)和沪深300指数(300只),以及MSCI指数(222只)能涨,90%的股票都将被边缘化”;“中小盘题材股下跌才刚开始,今后要港股化,跌到只有几角几分”;“当前股市的调整,目的就是要教育散户、驱逐散户、消灭散户”。

  对此,监管层应该有强烈的“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愧疚感。好在,本周终于听到了监管层提到,要保护散户的利益,体现股市监管的“人民性”!

  证监会党委学习全国金融会议精神的统发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有新意的是:“加快修复和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意即要尽快修复股灾,走出中国股市连年熊冠全球的怪圈。“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质量”,包括新股质量和通过购并重组提高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

  “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意即非但不再对股市去杠杆,清理各类通道业务资金,反而要打通渠道,引进新增资金。

  “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其中强调的的“人民性”,是27年股市,也是建国68年以来,中国舆论宣传中的第一次。如果证监会学习会上的这些新内容能够真正落实的话,那么,中国股市走上长期慢牛轨道,则有望矣!

  更多相关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吧。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