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服装鞋帽网了解,9月17日,由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带领团队历经11年潜心研究的“皮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在山东烟台通过了国家级评审。该项目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制革企业乃至令全世界都头痛的皮革废弃物污染难题,而且变废为宝,生产出工农业生产急需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受到了与会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革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皮革企业因此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达140万吨。“其中最难处理的是含有重金属铬的废料约为28万吨,2016年,环保部将含铬废料列入危险废弃物名录,禁止填埋和焚烧,全国各地制革企业都被堆积如山的废革屑所困扰。”据我国著名皮革专家、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全杰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自从2006年起,他就带领团队在皮革及畜产工业所产生的动物蛋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面潜心研究,先后开发出9种新产品,并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
据介绍,通过皮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生皮边、蓝皮屑、成品革边以及生活垃圾中的皮革制品等皮革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可生产出多种产品,如可以直接作为液体肥料的叶面肥、滴灌肥和冲施肥;如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如用于瓦楞纸和胶合板的工业黏合剂和外墙保温、高层建筑隔音材料的水泥发泡剂;如用于改良土壤,具有蛋白质含量的有机肥。
“该技术工艺将蛋白废弃物吃干榨尽,连滤渣也制成了用于制革工艺的复鞣填充剂和用于水泥发泡的防渗水剂,实现了生产全程无废水、废料、废气排放,不产生任何新污染,实在难能可贵。”国家认定技术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教授但卫华评价道。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经过一年的中试,产业化切实可行。这项科技攻关不仅解决了皮革废弃物的污染难题,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双重价值”。如用制革废弃物生产出来的的蛋白有机肥,可解决长期使用化肥,田地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板结和农作物微量元素缺乏等一些列问题。“山东是全国农业大省和化肥消耗大省。2015年全省化肥施用量约为463.50万吨,复合肥施用量约为224.04万吨,而有机肥等施用量则为137.4万吨,仅占30.5%”。与会评审专家、烟台市土肥站站长王洪章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一科研成果如果得以推广,将大大有利于化肥减量化和水肥一体化,不仅山东,全国农业均将受益。”
“以山东省为例,近3年平均每年生产皮革6000万平方米,其蓝皮削匀废弃物达2万多吨,加上皮革制品企业以及畜禽屠宰业,每年约有四十万吨的蛋白废弃物未加充分利用,不仅造成了蛋白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处理的支出。”据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陈占光介绍,企业每处理一吨蓝皮废料,就要负担近千元的费用,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江南大学应用化学系主任、教授刘雪锋则认为,由制革废弃物制造出的水泥发泡剂,不仅使生产出的发泡水泥具有轻质和保温、隔音性能,还具有阻燃和防火效果,将成为高层建筑的优质保温材料和内墙隔音材料。
“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福建省晋江市海峡计划论证,支持在该市建厂。同时我们在山东省内正寻求合作伙伴,计划建设一个示范工程,随后向全国推广。”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30多年里,王全杰带领团队共完成科研课题3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首创剖白湿皮和大面积补伤残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更多精彩报道,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
来源: